1. 自闭症孩子会有哪些异常表现?哪些行为需要引起家长关注
  2. 国家将持续为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你怎么看

自闭症孩子会有哪些异常表现?哪些行为需要引起家长关注

你好,这个问题我回答了很多次了,关于孩子孤独症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言语发展障碍

这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突出特点,很多严重的自闭症儿童几乎都是终生不语,或是仅有简单的词汇,也尝尝不愿意说话或是用简单的手势代替,有的只会模仿别人说话,但是不会自己表达。

2,交际困难

大多数的自闭症患儿缺乏与人交往、交流。或者独症儿童因其语言能力的限制,常常会说出“自创”一些非常规的或不符合年龄的沟通方式。比如,用一些怪异的声音来表达不舒服,重复说某些短语或句子来暗示焦虑。

3,兴趣狭窄

很多的自闭症儿童常常在一段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的玩具或者汽车,单调地摆放积木块,很长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4,行为刻板

常常伴有兴趣狭窄,对环境的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患儿通常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种或某几种游戏,经常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乐此而不疲。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

5,社交障碍

这个和阿斯博格综合征很类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物都漠不关心,通常都存在着“思维盲区”。

温馨提示:我们会持续推出基础素材系列——专业认知图库、康复秘籍,训练游戏以及测试,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进入主页,开启你的康复旅程吧!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性发展障碍,孤独症不是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而且孤独症可能会伴随诸多障碍,如智力障碍、言语障碍、癫痫等。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孤独症孩子的行为表现:

  1) 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与人贴近;

  2) 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缺乏与同龄孩子建立有社交关系的能力;

  3) 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4) 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常常存在反复重复他人的说过的话、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

  5) 言语的功能性发展受到阻碍,例如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6) 2岁的儿童无法发音,或者没有清晰的音阶表达,只有近似音;

  7) 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

  8) 常用同一种无意义的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9) 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自我刺激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10) 对一些特殊的声音,光线,气味,味道,质地,颜色有强烈的反应;

  11) 常常不能接受变化,或者对变化的应对困难,需要有固定的计划安排。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有哪些表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一种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的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个体虽然在功能水平和症状严重程度上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他们都在社交沟通上存在缺陷,并会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或狭窄局限的兴趣。孤独症孩子有一部分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许多孤独症孩子还会有一些心理健康或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自伤行为等。 一般三岁之前即表现出明显异常。

临床表现:社会交往障碍

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婴儿期,目光回避无眼神交流,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一般听力正常,呼之常无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很少主动需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似乎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或者表现为延迟的依恋关系。虽然部分儿童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言语或非言语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到2-3岁时,他们不像正常儿童那样不停地咿咿呀呀,更少说出音节、词和词组,会发的音也更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缺乏综合思维。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对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某一事物有异常兴趣或痴迷或者强迫的关注,,如固定的电视节目、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或消遣方式。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行为刻板和受限、强迫行为,如:拍手、摇头或者身体摇晃,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摆放物品,重复检查事物或者反复洗手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甚至有的 有自残行为比如戳眼睛、切割皮肤、啃咬手指和撞击头部等

其他症状

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

我是齐艳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此病一般好发于宝宝3岁以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婴幼儿时期的宝宝自闭症早期表现有以下几点:
1、语言少,交流差,不能维持会话;重复语言、鹦鹉学舌样语言;
2、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听而不闻,有时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指令有反应;
3、眼神接触差(如喂食物的时候不会看着人)
4、对他微笑的时候,不会微笑回应你;
5、目光不能追随移动的物体;
6、不会用食指指示某个事物,有要求拉大人手,不会用其他的手势进行沟通;
7、当你指着一个物体时,多数时候眼睛不会跟随你的手指的方向看;
8、不会故意制造一些响声来引起你的注意;
9、不会主动来拥抱你或者对拥抱反应淡漠;
10、不会模仿你的动作和面部表情;
11、不会伸手要你抱;
12、不合群,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不会分享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令人开心的事物;
13、不会寻求帮助或者不会提出简单的要求;
14、对通常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游戏没有兴趣;
15、行为刻板。以上行为要引起的家长的重视,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来综合评估。

自闭症患儿大多数在婴儿期早期症状就已出现,半岁左右的宝宝可能就开始反映出某些孤独症的征兆了,而这个时候的宝贝还不会说话表达,就容易造成某些信号被父母忽略,例如父母用食物或玩具逗引宝贝时,宝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与父母对视,甚至有些宝贝拒绝家人搂抱或身体接触。


宝宝1岁大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些典型信号可供父母参考了。比如无法跟父母进行眼神交流;当父母呼唤其名字时,宝贝不会产生反应和应答的表现;无法识别父母,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对周围的人及物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一些不典型的信号父母也要留心,比如宝贝还没有喃喃自语或一些表达情感的动作。

3岁左右的宝宝,家长要注意观察宝贝的兴趣和行为,比如宝贝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孩子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比如着迷于旋转车轮,单调地摆放积木块或物品,不能正确玩玩具,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面对宝贝们通常喜欢的动画片,儿童节目,动画电影则毫无兴趣,难以适应新环境等,就需要父母们引起重视了。家长若发现宝宝以上这些行为表现,要及时看医生,进行早期干预,一旦发现越早干预预后也就越理想。

患有自闭症的小儿,在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为,不爱与别人交流,话语特别少。而且别人与小儿交流的过程当中,小儿会出现没有反应,还会出现爱好比较单一,以及运动减少,非常容易出现,独自独处在某一个角落等症的表现。自闭症对小儿危害是特别大的,出现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地到正规的医院,通过详细的检查,由医生根据症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才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患有自闭症的小儿,一定要生活在良好的环境当中,父母一定要避免打骂小儿,避免训小儿,这样就能够,预防小儿自闭症的症状加重。

国家将持续为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你怎么看

看到“国家将持续为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的教师颁分荣誉证书”,心里就顿感兴奋无比。真心地想说一句:感谢党和国家!国家的这一举措,是对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所有教师工作的肯定,也体现党和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从此可见,今后的乡村教育一定会得到长足发展。也希望乡村教师们不要辜负常和祖国的重托,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发挥出自已的一份光和热。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教师,对于国家持续为乡村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心中真的难以平静啊!激动不已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教师精神褒奖意义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2016年5月,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

作为一名从教30余年的城市教师,着实对乡村教师抑制不住的羡慕和嫉妒。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并颁发的乡村30年从教荣誉证书,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教师一辈子有几个能获得国家级精神奖励的,又有几个能拥有国家荣誉呢?这是对教师的最佳精神慰籍,更是一种对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激励。由此不难看出,这对于从教30年的教师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不知您有什么看法呢?

300余万乡村教师,长期以来抑或这一生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尤其是从教30年的乡村教师,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如一坚守在乡村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乡村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乡村教师无比自豪和骄傲,他们倍加珍惜。文件刚出台,曾几何乡村教师日夜盼望,证书发到手里,许多老教师当成一种珍贵的礼物珍藏起来。这样的证书,对于教师意义不言自明。


教师对这样的证书真的在意吗?

有人曾戏称,乡村从教30年这张荣誉证书可以裱起来挂在大门口用来“防盗”;也有人说,这张证书保管下来可以教育子女莫入此行……看来许多教师对于这样的证书有异议,更是百般质疑。

就目前而言,乡村三十年荣誉证书,就是一个荣誉证书。这样的证书真的无法令教师振奋起来啊!因为教师不是神,就是普普通通的人,有七情六欲,也要养家糊口。单纯的精神刺激,一味的精神慰籍,教师能有积极性吗?“XXX老师,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特颁此证。”看到这样话,作为一名老教师,心中不能不百感交集,心潮澎湃。但许多教师难免会发出疑问,乡村教师30年荣誉证书,有什么实质用处吗?

毋容置疑,国家颁发荣誉证书同时,只字未提物质奖励,也许有那么一天,教师会得到应有的待遇,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这样的荣誉证书,教师真的伤不起啊!辛勤耕耘一辈子,换来一纸证书,尤其是许多老教师已经退休了。这样的证书也只好收藏起来,永久的保留在记忆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许多乡村教师还在默默的奉献着,坚守着。但他们有许多人职称问题悬而未决,许多人的偏低收入还很难维持生活,更有许多教师“代”字没去掉,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这样迟来的证书,教师真的会很在意吗?

精神慰籍物质保障教师期待着?

假如有一天,某个从教30年的老教师带上这张证书可以享受免费坐火车、坐动车、坐飞机的待遇,再比如拥有这张证书的老教师,买房可以打五折或者打三折,也许拥有这张证书可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如果真能如此,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教师对这张证书心驰神往。

“师者育人百年,物者十年树木”。国家在颁发乡村教师荣誉证书伊始,许多教师着实大加羡慕。许多教师纷纷提出: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期待着,不知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一张这样的证书。更有许多教师希望能拥有这样的证书,到黑龙江换来“高级职称”,或者到北京获得过万的“工资收入”。“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27条“教育新政”出台,教师倍感欣慰,为之一振。可是,如今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又有谁会羡慕呢?一张荣誉证书,一种精神安慰,没有物质保障,能让广大教师珍视和珍惜吗?

我是一名教师,真的不知何时起,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不招人待见。教师沦落到如此地步,固然与个别教师不良行为有关,但更不排除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太低了。问起我的工资,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讲,就连孩子们都瞧不起。我深深知道,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尤其是乡村教师,就意味着更多的奉献和坚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一辈子,如果仅仅就发一张荣誉证书。长此以往下去,很难吸人更多的人,更优秀的人加入教师队伍,更难留住人心啊!

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乡村学村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

据了解,此次颁发对象为在县以下(不含县城所在地)乡镇和村庄学校任教年限累计满30年的正式在编教师。三部发文,可见30年荣誉证书的份量。足已可喜。

一喜是农村教师在乡镇教育教学中功不可没,他们为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喜是农村教师得到了三部的充分肯定,足以说明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偏爱与重视。30年扎根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这种不为功利而倾心,甘守清贫的精神得到了国家的褒奖。

三喜是农村教师的地位高于县城以上的教师,哪怕城里教师干到五十年也没这份荣誉。可见农村教师的受宠程度,都惊动了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的垂亲。

四喜是农村教师的平淡,平凡,平常之心得到了慰藉。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农村伢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进城市,走进理想的殿堂而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的精神得到了肯定。

五喜是有的教师教学了一辈子,没有获得任何荣誉,临近退休还能荣获国家颁发的荣誉证书,是何等荣耀,真是烫手,喜从天降。

但是,大喜过后,不禁让人有点淡淡的忧伤。为何三部不给县城以上的教师颁发30年荣誉证书呢?难道他们不配?或许是他们原本比农村教师要高人一等?或许是30年荣誉证书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我想应都不是。而是为了鼓励广大的农村教师坚持岗位,扎根农村第一线,乐于奉献,甘守清贫,为农村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一切。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38年,2006年退休。从参加教育工作开始就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先后在四个乡六所小学任教,学校所有工作项目[科任老师、班主任、红小兵(少先队)辅导员、团支书、后勤事务、会计、出纳、教导主任、校长、党支书等]都负责过。最远的学校离县城有三十多公里山路,抛妻离子在那里工作了七年,住的是没收来的地主的老间板房,没有天棚花板,直观瓦屋,冬天下雪子时,从瓦缝中掉下的雪子满房都是,床上被子也湿了,冻得深夜也难以入睡。每个学期都要往返于学校到县城的山路上至少三四回,有时还要挑东西进学校,没有坐过车,山路,骑自车也不行,只有父母造的11号车,因此也受了不少表扬。直到45岁才调到离县城近点的农村小学任教,60岁退休。那个年代是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去,那里艰苦那里安家,党指向那里就在那里战斗。退休后,住进了县城。我已领到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发的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荣誉证书,尽管除了辛苦没有得到其他什么,连房改县城老师有千元的购房补助,我在乡下就没有。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与那千千万万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比,我巳经享受够多了,因而心里平衡,幸福感强,身体健康。社会中不公平、不合理的事随处可见,人嘛,只有待遇向低标准看,工作与艰苦繁重比,才能有精神,才会快乐,才会知足。

说实在话,三十年乡村任教荣誉证书只是精神层面的鼓励,对几百万乡村教师来说并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反而引起了这部分教师的心理纠结。在乡村学校辛勤耕耘三十年,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变成了两鬓如霜的准老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而且多数教师的职称仍然呆在中小学一、二级的档次上,副高级、正高级与乡村教师无缘。虽说新的职称评审资格和条件向乡村教师倾斜,可又有多少乡村教师能评上高级职称?大多数乡村教师还是望“高级”而兴叹,望而却步,望而生畏。职称上不去,工资待遇自然上不去,辛辛苦苦奉献了三十年,工资还是三四千。几多无奈,几多感慨,几多忧伤,都写在三十年乡村荣誉证书上。如果三十年荣誉证书能够发挥一些作用,诸如到医院看病优先,去景区旅游优惠,乘高铁半价等等,则可能让广大的乡村教师的心理得到许些慰藉,能真切地感受荣誉带来的福祉。精神鼓励固然重要,物质鼓励也应该有所体现,画饼充饥不可能受到欢迎。

新宁小学毕业证样本照片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