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中国古今哪位名人的后裔?现居何地?能续上家谱吗
  2. 历史上有没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血缘)关系

你是中国古今哪位名人的后裔?现居何地?能续上家谱吗

我是闯关东山东农民的后裔。

大约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因为山东老家地少人多,连年灾荒,所以我的八世祖兄弟五人携老母一起闯关东谋生。至我这一代已是十三世,我的家族在辽宁东港这个地方已经生存生活200多年了。

我的祖籍地是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三甲驻六甲社大山夼杨家。初步确认,这个地方应该是现在的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但是很遗憾,当地的杨姓与我们联不上宗。

过年时供奉的宗谱挂轴上显示,一世祖名讳为三省、三界二公。按推算,应该是明末时期人。他们之前的先人,一切已无考。

所以根据家族资料的记载,我们的先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我们这些后人也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如果自己的祖先里有名人,那么做为后世子孙肯定会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因为这是往脸上贴金的事儿,肯定会四处宣扬,谁都知道有粉要往脸上擦。

自己祖先里没有名人也不必气馁。毕竟中华上下5000年,绝大多数人和我们的祖先一样都是匆匆的过客。能够留下名字的,廖若星辰、屈指可数。

至于现在很多人拿出家谱,说自己是某某名人的后人,大多我都是一笑置之。如果他们所说的名人是明清时期的人,可信度尚可。如果是明朝之前,可信度绝对不高。姑且不说元朝统治中国100年时汉人的地位与处境,在元朝之前之后,狼烟四起,群雄逐鹿。百姓颠簸流离,朝不保夕,多少骨肉分离,人亡家破。除了孔孟、张天师这样的贵族之家,有几家能保证谱牒完整?所以修于明清时期的谱牒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依据。因为攀龙附凤之心古今皆有!

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还真的有些难度。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的“孔,孟,曾,颜”四大姓氏辈分一致,也就是说这四大姓氏的传承辈分是有序的,也不存在乱辈之说。剩下的姓氏谁也不能保证传承正确与否。在老漁的工作接触中发现胶东地区的“隋”姓和“宋”姓在姓氏传承中比较容易的算出其远近,其中隋姓的涵盖更广一些,而宋姓的传承辈分最少在威海地区是一致的,只是在代表辈分的其中某个字的安排不同,有在中间的,有在后面的,但不影响传承的辈分。同一姓氏见面了解,可以简洁到“你是几世的?”后,来算出这个姓氏的哪一支哪一族人家。至于老漁祖上传承的“于”姓,俺还真的说不明白。威海地区的于姓虽然不少,据传也就两大支,即:“大水泊于”和“司马庄于”之说,这两支于氏的遍布范围涵盖了威海地区各个市区。老漁的于姓是乳山司马庄之于,由于从小在外地生长,老家只是个概念 ,但对于氏的宗族在调回来这么多年里多少有些了解,“天年开复性”的辈字就是司马庄于氏排序的一部分,老漁是“复”字辈。分南北东三个的司马庄,其中南北司马庄属于一个于氏,家庙在北司马庄,东司马庄的于姓属于另一于氏。在乳山的于姓一般以“司马庄于”为主,最具代表性的除了乳山寨的于姓还有“官庄”“滕家庄”于姓。至于如题问“你是中国古今哪位名人的后裔?”最早知道于姓名人是在“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石灰》读后知道的明御史“于谦”,后来知道和了解了明朝“大槐树”下面的移民时,曾经牵强到民国高官,书法家“于右任”,不管咋的都是于姓。最切合实际的应该是“于凤至”的后裔吧。于凤至,祖籍南司马庄,辈分“年”字,我觉得应该算司马庄于姓的名人吧。(照片来自百度)


肇一连贞汝钊芳,开盛贤良信宜祥。远爱光明成保重。高举世首发荣昌。不知.有无错。老人说下这首诗。字音不知对不对。听说江西有我族谱。始祖甘肅龙西李世文后人???开到十三代(宜)家住广东。

我的祖先是汉高祖劉邦。近代就是劉庸 劉罗锅,跟我们先祖是总坊人。我们先祖老弟六个,我们先祖是长坊人,海祖。海、显、聪、凤、昌、厰。最有名当数四坊,凤祖。也就是劉庸那坊,其祖上是邳州市官湖镇坊上村。分东、西坊上,东坊上、西坊上。凤祖从坊上逃荒到山东诸城落户。当时有句逃荒谣:一条扁担系筐绳,洒泪向北行,吱嘎吱嘎去哪里?吱嘎吱嘎去诸城。(当时的扁担是竹扁担,挑着孩子和所有的家当)。当时是劉同勋的爷爷逃荒去的诸城。

俺是祖辈张良,张飞,张柔,张鸿范后代。祖辈张良,张飞大家都知道,。祖辈张柔成吉思汗手下将领,祖辈张鸿范忽必烈手下将领。俺家的家谱叫张氏家乘,现在最早的家谱是清朝康熙三十年续的,老家谱几百年前时候失传了。家谱三十年一续,本村百分之九十都是一个家谱。

历史上有没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亲情。

毛泽东与王季范是表兄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毛泽东

王季范(1885—1972.7.11)湖南湘乡人,是毛泽东的二姨妈文六妹的次子,与毛泽东是亲姨表兄弟。曾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毛泽东与王季范(左一嗯)等人合影

《爱莲说》大家都知道吧?

在1938年鲁迅逝世大会上,周恩来就说自己和鲁迅可能有宗亲关系,

“……同时在血统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生在绍兴城的周家。”

不过到了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就专门委托友人调查自己和鲁迅先生的关系,结果确认为两人系同系同宗,不过关系有点疏远,按照辈分鲁迅长一辈

所以,1952年的时候,鲁迅妻子许广平到周总理家做客的时候,周总理认真的说“我应该叫你叔母呢”。1969年总理拜访鲁迅三弟周建人,亲切称呼其为建老,并说应该叫建老叔叔

那这和爱莲说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周总理在调查自己和鲁迅关系的时候发现他们两个都是周敦颐的后代,也都受得住自己先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再来个中外合资的,绝对可以惊掉你的大牙: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1864年——1960年)是小说《牛虻》(钢炼中保尔很喜爱的小说)的作者

他的曾孙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著名毛派阳和平。

阳和平的母亲寒春(Joan Hinton,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美国核物理学家、共产主义革命者、国际主义战士,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费米的助手。

1948年来延安支援中国革命。是中国“绿卡”第一人

阳早(阳和平之父)与寒春(伏尼契孙女),(据称中国网民口中广为流传的“白左”,最初是形容他们的)

唐高祖李渊有个女儿,封号襄阳公主,他嫁给了窦诞。然后她和窦诞生了一个儿子叫窦孝谌。窦孝谌有个女儿窦氏,窦氏后来被李旦纳为妃子,然后她生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的名字叫做李隆基。没错李旦就是唐睿宗,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众所周知的李渊生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生高宗李治,李治生睿宗李旦,李旦生玄宗李隆基,所以李渊是李隆基祖父的祖父。同时李渊还是李隆基外祖父的外祖父。

曾国藩和蔡和森。蔡和森母亲葛健豪,原名葛兰英,1865年8月17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堂。葛健豪的母亲是曾国藩侄女。新民学会成员去法国勤工俭学缺路费,葛健豪出面找曾国藩孙子也就是她表哥赞助了五百大洋。

有,刘宋王朝建立者刘裕就是汉室后裔,他的发家史也是很牛逼的,感觉刘家氏族的人都能从零开始(刘邦小亭长变皇帝,刘秀由地主变为皇帝,刘备由织席贩履的县长孙子变为皇帝),刘裕一开始只是个渔民,后面成为北府军,上司是刘劳之,这个刘劳之因为三次背叛主人而众叛亲离被害(像吕布一样投靠三个主子),刘裕于是一个人平定内乱,出师北伐灭掉两个胡人政权,然后控制东晋皇朝,最后灭晋称帝(天道好轮回,曹氏抢刘氏的家底,后来晋朝的司马氏又抢了曹氏的家底,最后还是回到了老刘家去)。至于为什么刘裕灭晋后不叫汉。有多种说法,一个是受谶纬之学的影响,三国时期有句歌谣大概意思就是魏代汉,而到了刘裕的这一时期其敌人鲜卑建立的政权正好也叫魏,如果取了个和三国歌谣相呼应的“汉”,岂不是不吉利;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毕竟刘裕曾经是东晋体制内的人,如果他建立汉朝岂不是说明汉朝以后的魏晋是伪政权,他曾经在伪政权里面任职?难道要自己打自己脸?但是这个说法也有有点疑问,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为什么是和秦朝一样的“水德”(根据五行相生的顺序,黄帝到秦朝的顺序为土木金火水)?因为汉高祖认为秦朝是非法政权是不该有的政权,但汉高祖以前恰恰是这个“非法政权”的小干部(亭长,相当于一个县警察局局长),所以说连汉高祖都不在乎了,刘裕为什么在乎?当然,后来汉武帝也觉得汉承秦制,又将汉朝改为土德。最靠谱的说法其实还是刘裕发家地为春秋战国叫宋地的彭城(汉朝其实就是汉水发家才叫汉的[大笑],如果以祖上在哪命名应该叫楚朝),因此建立的政权叫“宋”。


高平中学初中毕业证样本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