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春秋霸主们为何不动周天子

为何春秋五霸都不动周天子呢?王孙满答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西周昭王伐楚丧失天子六军,东周平王东迁丧失八百里关中故土,周恒王与小霸郑国相斗,中箭而王室尊严扫地。丧军丧土的周王室实力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为何春秋五霸皆没有灭周而自立呢?原因有三:其一、五霸没有碾压天下的实力;其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恰当;其三、周王室国运虽衰但未绝。

霸主者,代天子守四方以伐不臣也,也就是说霸主的职责是代替天子管理天下,而不是取代天子。曹阿瞒就深谙霸主之道,故终曹操之世,他从没有想过废汉献帝而自立;实力强劲的曹孟德尚能尊天子以令诸侯,更不要说春秋五霸了。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世之枭雄论实力不及曹操,论持久性亦不及曹操,他们没有实力击败其它强国,故只能尊王当霸主,而不能取周天子自立。比如说最嚣张的楚国曾经问鼎中原、饮马黄河,但是楚庄王不敢灭周王室;因为楚国一旦灭周,则秦、晋、齐三国联合伐楚,则楚国休矣,灭周只能是给另人做了嫁衣裳。五霸皆世之枭雄,人中龙凤,必不为如此不智之事;最多向周王室索要爵位,割让领土。

齐、宋、晋、秦、楚、吴、越七个国家均当了一段时间的霸主,其兴也速焉,其衰也迅焉!宋国本身实力就是不是大诸侯,宋襄公能当霸主完全是因为他秉承了齐恒公的遗志,做了几件儒家认为道德高尚的事,故尊之为霸主;论实力宋国不堪晋国雷霆一击,又不能挡楚国雄兵,秦国精骑,故宋国无代周的资本。吴、越两国如同暴发户,兴得快,衰得更快,虽击败了齐、楚两国,但是要越过晋国灭周,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齐晋秦楚四国均有实力灭周,但是相互牵制无法自由行动,故不如尊王当霸主以号令诸侯。

周王室虽然地少人稀,兵微将寡,不堪大国一击,但是他毕竟是天下共主,各国皆周王室所册封。晋国、燕国等国还是姬姓诸侯、秦国还是东周开国诸侯,当时尊卑道德观念还很强,礼治虽然已经崩溃,但还是存在的,故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室的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圣贤王,诸侯们谁打赢了他就给谁颁嘉奖王书,并不干涉列国们争霸。故诸侯们也乐于不灭周王室,打着周王室的旗帜攻城掠地可也,自已要单干,还真名不正言不顺。

谢谢邀请

武王伐纣后成功后建立了西周政权。西周政权建立后,为了对地方进行控制,周武王对他的宗室和功臣进行了分封,分封的诸侯,1,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3, 随从作战;4, 交纳贡赋; 5,朝觐述职的义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们的实力越来越大。加上周王室的衰落,比如周厉王时就出现过国人暴动,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逐渐强大,不断袭扰边境。西周末年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已经很弱了,周幽王时“烽火戏诸侯”的历史事件不管是不是事实,都足以说明西周的诸侯不但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联合戎狄部族共同对付周王室。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定都洛阳,史称“东周”。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很多诸侯王开始僭越。比如楚国先祖是周文王是祭祀时掌管火的,称为有熊氏。在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当时的楚国是蛮夷之地,楚人认为自己的的封赏并不公正,爵位低,地盘又是没人要的荒凉之地,后来不但朝见周天子了,到处征伐扩大自己的底盘,还效仿周天子称王,分封自己的诸侯。楚庄王时,就曾经到过洛邑,问鼎中原,公开挑衅周天子的权威。

现在考古发掘的秦景公一号大墓,其规制和葬俗也都超出了他的身份。

春秋时期,诸侯们相互征伐逐渐做大,却也顾忌着自己的颜面。周天子虽然形同虚设,诸侯之间在面子上还会顾及礼乐制度,谁动了周天子就会成为其他诸侯的众矢之的,所以周天子动不得。周王时已经衰微,天子的命令已经没有了效力,诸侯之间都忙着争夺霸主的位置,他们也没有必要动周天子。

所以,周国虽然弱小,却一直到了战国末期时才被秦昭襄王灭亡。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周天子虽然实力大不如从前,再也不能指挥大的诸侯国服从自己了,周天子从此成为了名义上的共主。到但是周礼还没有完全崩溃,作为治理天下的依据,各诸侯国无论是治疗臣民还是与其他诸侯国相处还是需要以周礼维持的。周天子控制不住诸侯不是因为周礼崩溃,而是自身实力的下降不能用军事制衡各诸侯,从而让他们不在惧怕自己,可在名字上还是的尊重自己为天下共主的。

其次就是因为各诸侯虽然不在尊重周天子的命令,到春秋并没有一国独大的局面出现,谁也没有实力做天下的老大,自然需要周天子来维持脆弱的平衡。再说周礼已统治人民数百年,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贫民百姓都深受其影响,只要周礼不废,任何诸侯国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攻打周天子,除非自己能抵挡住天下其他诸侯的联合进攻。

因为周天子是一切权力的来源,否定周天子,就是否定自已,无论是春秋霸主还是各路诸侯都不可能动周天子,既没有绝对的实力,也没有正确的名义。

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按《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是齐桓公无疑,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首霸,是因为他重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协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霸在春秋时期是方伯的意思,方伯就是诸侯领袖或者诸侯长的意思,春秋时期的称霸意思就是成为诸侯长,也就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诸侯长。

周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规定了周朝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的继承制度,无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士大夫,都规定自家的财产、爵位、官职均由嫡长子继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社会等级森严,整个周朝都遵守这一种社会制度。

如果诸侯妄想动天子,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阶层混乱,是任何诸侯或者士大夫不愿意看到,这样就动了整个统治阶层的蛋糕,而不仅仅是周天子的,况且一个强大的诸侯或者霸主,就算想动天子,也会得到其他诸侯的阻止,当时的诸侯国众多,并不是一个霸主能强大到消灭所有其他国家的地步。

除了宗法制,周朝还有分封制,周天子是一切权力的来源,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土地分给士,一层一层分下去,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这就是国家的由来。

再来看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口号是什么?

是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的意思是:“尊崇周王室,诸侯不兼并,侵夺外夷地”。也就是说管仲的核心思想和指导方针是以周天子为尊崇,团结诸侯,一致对外打击四方的蛮夷狄戎等外族。

管仲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这是称霸的前提条件,春秋时期,礼乐开始崩坏,时常有破坏礼乐的事情发生,也时常有对周天子不敬行为的发生,管仲的本意还是维护周朝的基本制度,然后以强大的诸侯国为诸侯长代替周天子来管理不听话的诸侯及号召天下诸侯团结对外。

春秋时期的霸主对上是尊重周天子,对下是团结诸侯及号召诸侯,虽然周天子的实力下降,虽然周天子的实力还不如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是春秋霸主们的本意还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改革与革命是有很大的区别,改革只是在现在政治制度下作一些改进,并不想推翻现有制度;而革命则是推翻现有政治制度,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

春秋霸主原则还是诸侯国,只不过实力强大一些,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强大到灭亡其他所有诸侯国的可能,虽然霸主实力强大,还是担心一些诸侯国的联盟,这也就是连横合纵,所有的诸侯国都没有理由去动天子,而给其他诸侯国战争的口实。

因此,实际上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都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很奇妙,而且任何破坏平衡的行为都会无意中被其他诸侯国所阻止,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有灭亡周天子的想法,就算有,也没有那实力,所以干脆就不动周天子

霸主不是天子,而是诸侯的老大,也就是古代俗称的方伯。

同样霸王不是天子,他只是诸侯王的老大。

为什么会出现霸主这一称呼呢?

西周建国之后,封过方伯,比如姜子牙受封的齐国一开始是没有获得这种特权的,直到商的后代造反之后,才获得这样的特权。

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史记齐太公世家》

这就是齐国获得的特权,这个区域等于就是属于齐国的管辖范围,只要这个区域出现动荡,齐国国君就可以带兵去讨伐以维持这个区域的秩序。

齐国国君的权力来自于周天子的授权,周天子同样可以处分齐国国君。周夷王曾经将齐哀公烹杀了。

为什么后来要称霸主而不是方伯呢?

周天子后来的实力弱了,一些大国开始不听周天子的号令,此时管仲提出:尊王攘夷。

核心的观点就是将周天子的威信重新树起来,同时联合诸侯国抵御戎狄等入侵。

想法是好的,但是别人也要听啊?

怎么让别人认同和服从?

只有一种方法:实力。

齐桓公主持“北杏会盟”平息宋国内乱,顺手将遂国灭了,接着与鲁会盟、鄄地会盟等等显示自己的武力,直到“幽地会盟”时,鲁、宋、陈、卫、郑、许、滑、滕公推齐国国君为盟主,实际上就是霸主了。

接着齐桓公开始在国际之间做好事,不再是炫耀武力,比如帮助燕国,重建卫国等等。

这样齐国的威望是越来越高,他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这样就和其他大国起了冲突,比如楚国。

最后大国没有意见,周天子就授给齐桓公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等,这等于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霸主和方伯的区别

霸主是靠自己的实力打服别人,然后周天子授予权力,而方伯是周天子直接授予权力的。

当霸主出现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很大的影响,此时周天子不可能再将齐国国君抓去烹杀了。

此时周天子和霸主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实际是相互利用,周天子利用霸主维持天下稳定,霸主利用周天子的天然名义行使权力。

霸主是不能动周天子的,名义上霸主的权力是从周天子来的,你将周天子干掉了,你的权力是从何而来?

等于你破坏了游戏规则,大家就会不服你,天下群而攻之,以春秋时间的诸侯国的实力是无法承受的。

再说周天子也无实力真的去干预霸主的每一次决定和行动,霸主又何苦灭掉周天子?

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们都是怎么生活的

我觉得没必要瞒着人,我也是二期糖尿病,天天饮食控制,当然降糖药也没停,必要的锻炼也在做,出去吃饭,去朋友家玩,我都会说是糖尿病,不能吃甜食这类的,现在的人都会理解的。

一个真实案例分享,我家乡的一个亲戚,父亲70多岁得了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时常反复。做儿子的32岁,得了糖尿病,服药半年,控制不理想。有一次停药半个月去复查血糖,结果空腹血糖25点。他在上海工作,打电话回老家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晚上不要吃饭,早餐和中午餐吃小半碗,不够饱吃杂粮(最好是黄豆),蔬菜和肉,适当吃点降糖药。一个月后他打电话给我说,因为他曾经吃过降糖药没效,所以他没有吃降糖药,而是每餐只吃黄豆,蔬菜和肉。没有吃过饭和面。一个月后血糖降到6.2。我第一次遇到这么激进的病人。我很想知道他一个月没有吃饭有什么变化,于是我问他现在有什么感觉,他说没什么不适,照样上班,就是瘦了一点,干活比以前还要有劲。我说那就好,如果你以后再化验血糖,结果低于5点时,就中午餐加吃半碗饭。后来他还经常联系我,让我做饮食指导。现在3年过去了,他的血糖一直没有超过6.5,吃饭也没有一餐超过大半碗的。

为什么一个月不吃饭还能好好地活着?很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吃饭是补糖的,既然血糖已很高,不吃饭正好起到了降糖作用,而且黄豆也可以转化18%的糖。肚子饿可以吃蔬菜和肉类,还可以吃点水果和坚果。所以绝对不会因为不吃饭而引起营养不良。


您好,听您说的情况,您这是属于糖尿病初期,是可以逆转的,只不过需要做专业的健康管理。

首先,您现在打胰岛素是医生给您的强化治疗的方案,强化治疗的目的是让胰岛功能得到很好的修整而慢慢恢复。

其次,专业健康管理,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医师,三师共同帮助您管控好血糖,并评估胰岛功能恢复情况,帮助您调整用药,一段时间的专业管理后,您的胰岛素是可以停掉并改用少量的口服药物,如果管理的好,您完全可以做到脱离药物。

第三、糖尿病并非什么恐怖之症,不要自卑也不要害怕,要勇敢去面对。您之所以让自己陷入心累困境,与您不了解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请多去听听糖尿病的健康讲座,多渠道了解认清糖尿病的本质,多去看看学习别的糖友是怎么做的,你就会积极的走出现在的困境。

总的来说,您摆脱现在困境的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方式是找一家专业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记住一定是要找真正做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机构,因为现在有很多挂着健康管理的名实际是卖保健品的企业。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约1.2亿人,并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是45岁。

而糖尿病又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另外糖尿病早期症状极不明显,当身体真正出现不适感的时候,再去医院做检查,这时可能已经晚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并常常表现为血液中的糖升高及尿糖。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由于人体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无法降低而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发作前有哪些早期症状?

1、体重下降:虽然吃得多,可是体重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人体丢失了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身体热量不足,出现消瘦。

2、排尿次数增多: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葡萄糖排出的同时会携带一定比例的水,因此小便次数变多。

3、喝水多:口渴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会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有时会渴得无法忍受,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4、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早期症状在皮肤中表现比较明显,皮肤干燥弹性差,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等皮肤感染。

5、餐前低血糖:在糖尿病的初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6、伤口愈合困难: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之,糖尿病人营养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7、疲乏无力:当人得上糖尿病之后,就会缺乏胰岛素这把钥匙,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到细胞中,导致血糖升高,且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人就会变得疲乏无力。

8、视力模糊: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1. 减轻自己的体重,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下降70%。
  2. 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及盐量过大的食物。
  3. 多吃一些有机食物,少吃一些加工食物,比如熟食、香肠等,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

  4. 坚持每天散步半个小时左右,在走路时体内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5. 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 抛弃不良习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基因和坏习惯低头等。
  8. 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写在最后

我国作为一个糖尿病大国,真心希望那些还未患病的同学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并且糖友也不要放弃,毕竟现在我们的医疗水平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只要你们能够相信医生,那么,你们的健康就没有问题了。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我在北欧见到过一个10岁的糖尿病小学生。那天小外孙过生日,准备了很多蛋糕水果小零食,邀请班上全体男生到家里来玩,他在其中。

开始我并不知道他的腰上挂着一个控制血糖用的小吊袋,只见他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打闹玩耍踢足球,非常开朗活泼。因见他不吃我们准备的食物,而是吃自己带来的,吃东西前还低头自己操作那个小吊袋。我有点奇怪,女儿告诉我他很小就查岀得了糖尿病,上学后就一直挂着那个小吊袋。

知道了情况后我很感慨。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大人小孩都会,关键是如何对待。比如这个小男孩。也许他还不懂得很多事情,但他的家长却没有因为他有病而过度保护他,而是选择正确的医疗方法为他控制血糖,因为吃东西会影响血糖,家长为他选择自己准备食物。但在其他方面,这位小学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看上去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活泼可爱

所以我觉得,有病不可怕,遵照医嘱有规律的正常生活,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总结

一、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

1、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

2、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

3、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

4、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 独 立 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

5、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繁多的源头。

二、经济

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

2、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

4、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

5、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

6、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

三、文化

1、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

2、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

3、史学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旧唐书》是这一时期撰成的最重要的史学著作。

4、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

5、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

6、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如果安史之乱,阿拉伯和回鹘吐蕃一起攻打唐王朝,唐朝会灭亡吗

不用那么多,当时如果回鹘不出兵助大唐,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时间会拖得更长;如果回鹘与安史联手,那便是又一个“五胡乱华”了。

1、安史之乱前,大唐在全国有十大节度使,其中哥舒翰统西方二师(河西、陇右),安禄山统东北三师(范阳、平卢、河东),实力最强。也就是说,大唐的野战兵团都在边疆,中原根本没有可战之兵。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东北三师起兵叛唐,李隆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哥舒翰的西方二师迎战安禄山的东北三师。

而当哥舒翰的大军未集结完成之时,李隆基便先后派封常清、高仙芝在京城附近招募市井之流迎战,封常清战败,之后高仙芝听了封常清的建议退守潼关。再然后,二人一个战败丢失东都,一个不战退守潼关,同时被斩。

之后,哥舒翰的20万大军集结完毕,固守潼关,李隆基名哥舒翰出兵迎敌,哥舒翰出关后败于安禄山之手,被俘杀。

至此,大唐能调动的军队只剩下郭子仪和李光耀的朔方军了,安西、北庭军太遥远,根本帮不上忙,况且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已经被斩。

因此,北上灵武即位的太子李亨不得不求助于回纥(也就是回鹘),为了借兵回纥,唐肃宗李亨甚至以和亲的手段来拉拢回纥。之后,回纥三次出兵,助大唐收复长安、洛阳。

安禄山敢于起兵,其实看准的就是大唐内部空虚,但他没有料到的是安史集团内部的杀戮。若非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史朝义又杀了史思明,唐朝想平定安史之乱还是相当难的。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上,如果阿拉伯、回鹘、吐蕃和安史一起上,那大唐是肯定没有回天之力的。

2、不过,这一局势是不可能发生的。

李隆基之时的天下,以西域为界,东西是大唐与阿拉伯帝国,而南北则是回鹘与吐蕃。当大唐内乱,实力收缩,吐蕃必然北上占据西域,事实上吐蕃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当吐蕃进入西域,无疑便挡住了阿拉伯东进的路线(无论其是否有此欲望)。

同时,吐蕃的北扩,必然与回鹘产生矛盾。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安史之乱后的西域之争,便发生在回鹘和吐蕃之间,最终的胜利者是回鹘,二者以天山为界,分割了曾经属于大唐的西域。

所以,阿拉伯、吐蕃、回鹘一起上的局面也确实不可能发生。

不会,回鹘和吐蕃的影响最多只是边境局部地区,不会对唐朝的根本造成太大威胁,毕竟唐朝虽然处在安史之乱内外交困的困境,但国家底子还在,郭子仪等名将犹存(有名将对于古代国防的建设格外重要),而且虽然中央乏人,但兵士的整体素质不是宋代那种冗兵冗官可以比的,中央的号召力也不像唐末那样“举目无亲”。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如果安史之乱下,阿拉伯帝国和回纥吐蕃一起攻打唐王朝,唐王朝会灭亡吗?

我可以负责人的说,在这三方外族的围攻下,唐王朝灭亡的可能性很大,纵观当时的唐王朝,在面对将近20万精锐安史叛军的时候,一直在纸醉金迷当中度日的8万中央军根本不是安史叛军的对手,甚至将长安城给丢掉了,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帝都丢掉了,那代表的是什么?

为了将叛军赶出长安和洛阳,唐肃宗除了将安西四镇等等的一些精锐调回之外,还以放纵回纥劫掠长安洛阳三天三夜为报酬,借兵回纥,驱逐长安城中的安史叛军,虽然说这一招奏效,但是由此可见当时的大唐所面对的窘境。

好了,我们就从这里不难看出,单单一个回纥,便是让唐王朝头痛数年的安史叛军败退,何况再加上一个吐蕃和当时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呢?所以说这三股势力若是围杀唐帝国的话,哪怕是强盛当中的唐帝国也是很吃力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三股势力根本拧不到一起,回纥与吐蕃是世仇,虽与阿拉伯有点暧昧,但是也是隔着距离的那种,而安史之乱下的吐蕃呢,早已将安西四镇围困,他们对安西四镇也是势在必得,绝对不会让紧邻的阿拉伯帝国染指。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还得感谢当时的吐蕃的,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确实有向东扩的想法,把伊斯兰文明带到东方,曾经在东扩的路上,被吐蕃死死的堵在了帕米尔高原之外,而当时的中原王朝早已乱成一锅粥。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民国的大小军阀里,张宗昌是名声最烂的一位。他好色贪财,沉醉权利。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多少兵,不知道自己多少钱,不知道自己多少姨太太。

1925年到1926年,是张宗昌一生最得意的日子,很多土匪投靠他,张宗昌是来者不拒。他每次土匪来投,他就会问别人有多少人,人家说一千,他就加个团, 人家说一万,他就加个师。张宗昌人马不停增加,却是一半糊涂账。有人问他的人马到底是多少?他楞半天说:“我不知道。”

张宗昌主政山东时,公开走私、贩毒,巧立名目,收取老百姓各种税费,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只要能赚钱,办法都被他想遍了。从来没有那个军阀如此厚颜无耻。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合情合理。

张宗昌最大的爱好就是女人。不管到什么地方,他第一件事就是逛窑子,有时候打仗都会去。窑子去多了,姨太太也就多。有时候今天娶一个,明天又娶一个。要是打了败仗,他一撒溜,姨太太就不管了。时间一长,张宗昌自己都不知道娶了多少姨太太。

张宗昌原配贾氏,两人是父母定亲,没什么感情。1916年在南京,有人行刺张宗昌,他没事,贾氏却遇刺身亡。

大太太袁氏,是张宗昌闯关东时成的亲。后来张宗昌又与袁氏的妹妹苟且,两姐妹反目成仇。张宗昌也不管那些,干脆把妹妹也纳为小妾。

1920年张宗昌有段时间挺闲,他就天天逛窑子,不想收获挺大,连娶5个姨太太。他也不是真喜欢,就是想体会有钱人的生活,娶了后也不怎么管人家。这5个姨太太就是三、四、五、六、七太太。这5个姨太太在张府存了一些钱后,先后求张宗昌要离开他,另嫁他人。张宗昌也好说话,大手一挥,全部允许。

八姨太有点来历,朝鲜人,名叫安淑仪,是安重根的侄女。娴淑漂亮,很善良。张宗昌死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最好笑的是十一姨太。张宗昌27岁的时候,偶尔路过她家,十一姨太父亲看上了张宗昌,说要把女儿嫁给他,张宗昌一看十一姨太,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我的娘也,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难看的女人。”


十一姨太父亲也不管,把女儿送到张宗昌家门口,声称张宗昌与这个丑闺女同过床,转身就走了。张宗昌没奈何,只好纳为十一姨太太。

张宗昌生性风流,姨太太多不胜数。在那个苦难年代,这些可怜的姨太太不过是中国社会的投影。现在看来荒唐可笑,在当时确实真实的历史。

另附张宗昌打油诗一首: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三师毕业证丢失怎么办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