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内燃机专家
  2. 张家港的名人

中国内燃机专家

陈泽深,内燃机车专家。长期从事内燃机车大功率柴油机的研究试验攻关工作,指导和参与在我国最早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柴油机性能和零部件强度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解决了柴油机性能和可靠度方面存在的许多技术问题,使我国铁路柴油机的设计研究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他还在培养铁路柴油机、机车动力学及强度方面的科技人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中国内燃机专家有很多比方说实验室主任谭旭光等。

2.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总结为两点:缺乏系统的可靠性工程思路;全供应链的可靠性管控乏力。

冠之以“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的国际研讨会连开九届,意义便在于此。

“我们这个研讨会偏向于技术的、专业的,主要专注可靠性,应该说这些年在内燃机可行性方面对整个行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潍柴相关技术负责人说。

潘承孝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工程和内燃机专家,也是我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

潘承孝早年曾留学美国,主攻汽车机械、内燃机专业。归国后,他在西北工学院任教十年,先后担任教务长、院长等职,在职期间,将这所学校建成了享誉全国的高等工科院校。解放后,他组织重建了河北工业大学,历任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其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及颇具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近七十年的教学生涯,更是培养了无数国家建设急需的栋梁之材,如今,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汽车机械、内燃机专家都是潘承孝的弟子。

潘承孝,1897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在20年代,当汽车、内燃机还是新学科时,潘承孝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掌握了这门学科。归国后,在30年代我国工科大学开设这两门课程者还是屈指可数时,潘承孝就是最早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教授之一。

潘承孝的治学严谨,首先表现在他的严于律己上。他执教期间,一人讲授3门专业课,还兼任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行政工作,然而对备课认真,一丝不苟。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一致反映他讲课逻辑性强,深入浅出,口齿清楚,既严肃又活泼,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备课精益求精,每年的讲课内容都有新的补充。在当时,很难得到国外书刊,但他尽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教材内容,随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思维。他对教学的高度负责精神人人钦佩。

潘承孝还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材。1932年,他在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书,学生李耀滋拿着一个小问题来请教,潘承孝细心解答之后,问道:“你在一、二年级的功课不算太好,经常贪玩缺课是不是?”李耀滋顿觉惊讶,问:“先生刚刚接的课才几天,怎么会晓得我以前的情况?”潘承孝继续说道:“据我观察,你的天资并不差,如果以后能注意听讲,不逃课,成绩是会赶上的。”几句温和的鼓励,使李耀滋很受感动。后来,李耀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潘承孝还与国外联系,引进美国大学的科教书,如物理、高等数学、内燃机原理等,并组织翻译。

不图名利,心细如发,待人诚恳,一心办事,潘承孝一生就是如此。他的举动也时刻感染和激励着每个人奋进。

胡国栋,中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和内燃机专家。

胡国栋(1915-1992),安徽安庆人,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和内燃机专家、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理论的奠基人、中国内燃机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国家一级教授、大连市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一批研究生导师和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在昆明中央机器厂工作,任主任工程师;1945年赴美国工作考察,1948年回国,在上海通用机器公司任设计处处长;1949年应聘到大连大学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任教授,历任机造系、机械系、二机系、造船系主任、学校教育工会主席、内燃机研究所所长等职。

张家港的名人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2013年6月21日)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3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2013年6月21日13时42分,张光斗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薛永祺。

1937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总工程师 。

1959年薛永祺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得上海科普杰出人物奖 。薛永祺主要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为中国建立机载实用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先进的遥感手段,并推动了中国遥感技术的应用。

朱 敏。

 院士,古鱼类学家。1965年10月出生于张家港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千百年来,张家港市着块锦绣江南的膏腴土地,孕育了众多名贤俊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自唐宋至清末,境内名门望族簪缨不绝,名宦辈出,共出了2名状元、1名榜眼、4名探花,100多名进士。唐代状元陆器是苏州范围内最早的状元;章擎赵氏自宋代至清末共出了37名进士,其中宋代就出了16名进士;鹿苑钱氏科名显赫,在明代有“一门九进士”之誉;港口蒋氏在明清两朝名宦迭出,至清康乾年间出了蒋廷锡、蒋溥父子宰相。境内官至大学士、尚书、御史、巡抚、总督者代不乏人。

张家港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斗争传统。宋代抗金名将丘崇,在淮南指挥庐州、和州一战,阻击金兵南侵,威震敌胆;明代参政钱泮、太医院吏目徐、布衣许蓉率民众奋起抗倭,钱泮、徐 壮烈牺牲在三丈浦战场;明代阎党专权,残害忠良,缪昌期、黄昭不畏权贵,以死抗争,名垂青史。这些耿介忠节之士,在港城文化史上书写了绚丽篇章。

在文化艺术方面,港城历史上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经学方面,有著称30卷《春秋新解》《易学杂说》《听琴歌》等书的北宋尚书职方郎中陆绾,博通群籍、融会经传的元代墙东先生陆文圭,撰著《四书异同说》《群经献疑》等多部经学著作的清代国子监纂修庞大坤。史学方面,有主纂《江阴县志》的北宋进士、江阴军学教授郭庭坚,参与纂修《元史》的明初文学家陈基,主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的清代学者蒋廷锡,主纂《常熟县志》《河阳山永庆寺志》的清代史学家钱陆灿,主纂《常昭合志》的清末进士庞鸿文。文学方面,有号称东南文宗的文学家、诗人钱谦益,撰写《龙禅室诗》等12部著作的近代南社诗词家庞树柏,编写〈紫金还〉等多部杂杂剧的戏剧家李天根,参与<新青年>编辑的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书画方面,有花鸟画家、清代大学士蒋廷锡,清代篆隶书法家杨 孙,近代金石篆刻家赵古泥,现代工艺美术家庞熏 。音乐方面,有近代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刘北茂,古琴雪学家吴景略。藏书方面,有章卿赵氏后裔,绛云楼主人钱谦益、述古党主人钱曾;刊刻〈徐霞客游记〉等三部奇书、藏书5万余卷的清代静观楼主人叶廷甲。医学方面,有撰写30卷〈本草经疏〉的明代名医缪希雍,治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脓疽的清代名医缪柳村,有擅治温湿疑难病症的近代名医周 棠、金兰升。

张家港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有些知名的张家港名人包括:

1. 鲍春来:现代著名画家,荣获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荣誉。

2. 陈欣:著名女歌手,代表作品有《无所谓》、《伪装》等。

3. 谢立飞:著名影视演员,代表作品有电视剧《庐山谣》、《皖南事变》等。

4. 马宝刚:著名电视制片人、导演,代表作品有电视剧《三国演义》、《天龙八部》等。

5. 金世佳:著名篮球运动员,曾效力于中国男子篮球国家队。

以上是部分知名的张家港名人,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苏州市九三年的高中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