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昌谷画家介绍
  2. 于成龙字号

周昌谷画家介绍

周昌谷(1905年-2000年)是中国现代画坛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被誉为“中国画坛的巨星”。周昌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他擅长运用水墨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气势。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周昌谷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并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画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传世之作。

周昌谷(浙江美术学院原教授)

人物简介周昌谷(1929—1985),号老谷。浙江乐清人。自幼喜爱诗文书画,1948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于成龙字号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

字北溟,号于山。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被康熙帝称赞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福建按察使。福建巡抚吴兴祚向朝廷举荐于成龙,称为“闽省廉能第一”。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康熙“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于成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至二十三年(1684年)担任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逝于任上,后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的爱戴。著有《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这位清朝第一廉吏就是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他于崇祯十二年参加乡试,结果却碰上了考场舞弊案。于成龙气不过,在考卷上痛砭时弊,直抒胸臆。结果大家也能猜到,他毫无意外的落榜了。

一些考官欣赏他的才华,给他弄了个副榜贡生。这副榜贡生不算中举,但可以再次参加考试,以备录用。于成龙参加完会试后,就以供养老父亲为名辞去了做官的机会返回家乡。

于成龙(1638年~1700年),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襄勤。生于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出生地为辽东。

9岁入小学,11岁举家从龙入关至北京通州,后移居通州张家湾。13岁时又移居延庆州,并开始科举学习。15岁时与李氏成婚,16岁时又移居直隶固安南房上村定居,并开始学习满文,20岁进入国子监,23岁毕业后考授吏部做笔录。于成龙30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并数次沉浮的宦海生涯。

字北溟,号于山

明清时代山西省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人,出生于富裕的乡绅家庭,其故里在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

他在出仕前刻苦学习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天下廉吏第一”“古今廉吏第一”。

传世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