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囗”是什么意思
  2. AABB词带国字的
  3. 国一字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4. 口一样的方框读什么字

“囗”是什么意思

囗 wéi   ◎ 古同“围”。● 囗 guó   ◎ 古同“国”。《玉篇》古文围字。《说文》回也,象回帀之形也。注详九画。又《字汇》古文国字。《商子·弱民篇》民弱囗强,囗强民弱,有道之囗,务在弱民。古国字皆作囗,盖仓颉所制也。注详八画。又《字汇》古作方圆之方。

AABB词带国字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也对祖国的热爱。 -------苏步青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唐·李希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AABB:

大大咧咧、浑浑噩噩、三三两两、口口声声、原原本本、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形形色色、风风火火、熙熙攘攘、洋洋洒洒、郁郁葱葱、卿卿我我、慌慌张张、期期艾艾、清清楚楚、扭扭捏捏、林林总总、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唯唯诺诺、袅袅婷婷、朝朝暮暮、世世代代、曲曲折折、高高兴兴、支支吾吾、花花绿绿、纷纷扬扬、层层叠叠、断断续续、懵懵懂懂、三三两两、汤汤水水、反反复复、清清白白、来来往往、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国一字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国”字最初读:gui,同“龟”字,因为最初黄帝从“洛出书,河出图”得到建立邦国的想法和理念,洛河所出的灵龟所附之图,就是国家九州的思路,具体这邑邦怎么叫,就叫龟gui,而“龟”不好听,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就是繁体的“国”,期间“国”字一直叫“gui”,后来才改成"guo",这就是国字的由来。

1956年6月1日,颁行的简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将口内“王”字加一点“国”简化为“国”,既避开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我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铭文记载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并营建东都成周的史实,其涉及“中国”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篇铭文把“中国”指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在上古文献《尚书·梓材》中(前六世纪汇编),记载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是指当时周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时“中国”的含义仅仅是周朝人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称谓,他们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则分别被他们称为蛮、夷、戎、狄。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自称“中国”,其中“国”就是各诸侯的封地,《孟子》记载了一次齐王的谈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此“中国”为都城之意。

汉朝时则将其统治的中原地区称为“中国”,如《史记·武帝本纪》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汉朝以来,“中国”一词逐渐演变称为正统的朝代的标志,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和宋朝,对峙双方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并不把“中国”作为国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独特的名称,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口一样的方框读什么字

囗字

“囗”,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wéi、guó。

“囗”的基本含义为古同“围”;引申含义为囗;guó。

古籍释义:古文围字。回也,象回帀之形也。注详九画。

古文国字。民弱囗强,囗强民弱,有道之囗,务在弱民。古国字皆作囗,盖仓颉所制也。注详八画。

说文解字注:回也。回、转也。按围绕、週围、字当用此。围行而囗废矣。

象回帀之形。帀、周也。羽非切。十五部。凡囗之属皆从囗

高中毕业证有国字和民字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