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位是怎么来的
  2. 学士服是发源于哪里
  3. 学士的由来
  4. 博士服和硕士服的来历
  5. 学士服是谁提出来的

学位是怎么来的

学位是通过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和取得相应学分,并经过毕业论文或者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而获得的。

通常,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学习一定年限后,根据学校规定的要求完成课程,并获得相关成绩和学分,再通过论文或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如果符合学校的标准,学生将被授予相应的学位,如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位的取得是在个人通过学习和努力积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学术认可和承认的重要标志。

学位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130年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首次授予一位研究古罗马法的学者以博士学位。不久又出现了硕士的称号。博士为学位的第一级,硕士为第二级。约13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才首创学士制,作为学位的最低一级。法国最初的学士称号是大学“录取学生”的同义词。但英国的学士学位是作为大学毕业生成绩良好的一个凭证。

后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采用英国授予学士学位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学士服是发源于哪里

目前中国流行的学士服,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学士服是由基督教的僧侣长袍改制而成的。当时,欧洲人很重视教育,所以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就要求学生在毕业时穿上僧侣长袍,以此来庆祝毕业,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传统和习惯,而服装也由最初僧侣长袍改造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学士服(Bachelor's Gown),由学士帽、流苏、学士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是学士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具有代表所获学位象征的正式礼服,是学位被授予人获得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要追寻它的来历,就要循着欧洲大陆大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回溯到中世纪的西欧。西欧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中世纪生活影响的结果。

大学毕业穿学士服起源于欧洲,代表毕业生所获学位的正式礼服。具体来说,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学位服,当时的大学学位服通常为深色,有帽子和长袍,并配有不同的饰物和标志,以显示学位的等级和类型。

在现代,学位服已经成为全球大学的普遍传统,并被广泛认为是学位授予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的学位服设计和规范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它们通常都遵循一些共同的传统元素,例如帽子、长袍、流苏、垂布等。

学位服的起源可追溯至12世纪的欧洲。其时神职人员多在户外或没有暖气设施的教堂上课,出于御寒需要,穿上了一种叫cappa clausa的大长披肩。在1222年,斯蒂芬·兰顿坎特伯雷大主教(Stephen Cardinal Langton)把这套服饰定为神职人员的专用着装。

雷立行 学士服学位服 男女毕业礼服文科理工科垂布学士服帽子 学位服演出 学士服黄色-工科(塑料帽)

¥

32

购买

京东月销量100好评率91%

最开始,教师并不在指定范围内,但由于当时宗教的发展需要,教会设立了教区学校,教师多为教堂教士兼任,教师的着装与神职人员相同。于是在教会的影响下,这套服饰也逐渐被教师行会认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cappa clausa外,另一种与前者样式相近、但长度更短的pallium也逐渐为教师在正式场合穿着。

1. 学位服饰的起源

学位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2 世纪的欧洲。当时,大学开始发展,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服饰也开始形成。这些服饰主要是由修士袍发展而来的,因为修士袍是当时欧洲最常见的服饰之一。

2. 学位服饰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位服饰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式。在 13 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首创学位制度,并将学位服饰分为博士、硕士和学士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服饰都有不同的样式和颜色。

3. 学士服的特点

学士服的特点是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等四部分。学位帽是一个圆形的帽子,上面缀有学位标志。流苏是学士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绸带制成,挂在学位帽的后面。学位袍是学士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深色面料制成,上面绣有学位标志。垂布是学士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长袍的下摆制成,垂在学士袍的后面。

学士的由来

学士,最早只是指在学读书的弟子。魏晋以后,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品位也不高。

唐太宗时设文学馆,学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自宋至清,学士品位一直很高。清代的大学士官阶为正一品,是文官之首。硕士,有时只是对博学多闻、德高望重之人的一种尊称。

日本明治年间,从西方引进学位制度时,借用汉语中的博士、硕士、学士这些词汇来翻译英文。

到了清末,中国人又从日本把这种译法搬了回来。这种博士、硕士、学士的称呼在中国才同现代学位制度挂上了钩。

学士本来是中世纪英格兰的青年贵族,他们需要修读文化课程并参加大学的辩论会和仪式以获得称号
后来学士逐渐演化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学位,这种学士学位是课程学位的一种,需要修读一系列的课程
当今的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第一个学位,本科生可以通过所修的学分多少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中,最初是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中载:“帅学士而歌《彻》。”

郑玄注:“学士,国子也。”

孔颖达注:“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魏晋以后,“学士”才逐渐成为一种官职,指的是朝廷中掌管典礼、编撰等诸事的官吏,也即是靠字而为国家效力的一种文官,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文秘。

北齐时,国家开始设置“文林馆学士”,北周设置“麟趾殿学士”,工作职责都是著述之类。

南朝梁时设“抄撰学士”,隋朝时设“东宫学士”,依然掌管文学撰述。

学士一名始见于周代。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又演变为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为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唐宋时期,学士的地位较前大有提高。宰相才能称大学士,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选任学士,而六品以下者则任直学士。

铁面无私的宋臣包拯,就曾是参与朝政、执掌大权的龙图阁直学士。

宋朝对翰林学士十分器重,常由他来充任皇帝嫡亲的顾问和秘书,拥有荣任宰相的希望。

到了清代,地位最为显贵的就数大学士,其官阶为正一品,属文职官吏之首。

博士服和硕士服的来历

最早在1311年,贝加莫宗教会议上由教堂要求佩戴,此后就在教士之间流行开来。到了15世纪,博士帽成了很多地方标准学位服的一部分。 

不像现在的博士帽,除了流苏什么都没有,早期的帽子上会有精巧的刺绣和饰品。不仅如此,早期在一些大学里,只有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才有权利戴这种帽子。

博士服和硕士服的起源可追溯至12世纪的欧洲。其时神职人员多在户外或没有暖气设施的教堂上课,出于御寒需要,穿上了一种叫cappa clausa的大长披肩。

在1222年,斯蒂芬.兰顿坎特伯雷大主教把这套服饰定为神职人员的专用着装。

最开始教师并不在指定范围内,但由于当时宗教的发展需要,教会设立了郊区学校,教师多为教堂教师兼任,教师的着装与神职人员相同,于是在教会的影响下,这套服饰也逐渐被教师行会认可。


博士服是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典礼上所穿着的礼服。博士服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教士的服装,因为早期大学中的学者大多是传教士。礼服一般由长袍,方帽,和头巾三个部分组成。其样式、装饰物、颜色和含义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解释。

博士服和硕士服是分别用于博士和硕士毕业典礼上的传统服装,它们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学术传统。

在中世纪欧洲,学术界与宗教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时,学者们通常也是神职人员,他们穿着与神职人员相似的长袍和帽子,以示尊重和谦虚。这种穿着方式也成为了学术界的传统服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位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为了区别不同的学位等级,学者们开始在学位服上添加不同的装饰,如不同的穗带、不同颜色的学位服等。

其中,博士服通常包括一件黑色的长袍、一条白色的领巾和一顶黑色的帽子。长袍上通常有一条红色的穗带,代表着学者的热情和勇气;领巾上通常有一圈穗带,代表着学者的成就和荣誉;帽子上通常有一串穗带,代表着学者的智慧和才华。

硕士服通常包括一件红色的长袍、一条白色的领巾和一顶红色的帽子。长袍上通常有一条白色的穗带,代表着学者的纯真和善良;领的组成部分。其中,学位帽寓意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帽子的形状和颜色也因学位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总的来说,博士服和硕士服是学术界的传统服装,它们代表着学者的成就、荣誉和责任。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着学位服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学术成就的一种认可和自豪。

学士服是谁提出来的

没有确切记录是哪个人提出的。

学士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大学。虽然没有确切记录指明是哪个人提出了学士服,但学士服是大学学位仪式上穿戴的传统服装,早期用于区分不同学位级别的学生。

在欧洲大学,不同学位级别的学生需要穿戴不同颜色和样式的袍子来表示其学位等级。后来,学士服成为了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正式服装,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斯蒂芬·兰顿

学士服最初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们设计的。在13世纪时,剑桥大学的学生们毕业时需要穿着学者们的服装,而这种服装就是学士服的前身。因此,学士服的设计最初是为了纪念剑桥大学的学者而设计的。后来,随着大学的兴起,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提出了所有教士都应该穿一种叫cappa clausa的套在袍子外面的长披肩的设计,成为了学位服的标志。

欧洲中世纪毕业证怎么拿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