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在古代是什么学位
  2. 古代升学的雅称
  3. 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条件
  4. 古时候学历及年限
  5. 古代把入学堂称什么

高中在古代是什么学位

古代没有高中的说法,但是有太学、私塾等说法。

高中时高级中学的简称,在我国高中有多种形式,如: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等,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

古代常见的学习的地方成为太学或者私塾,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生员

生员,意思是封建科举制时代,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

⒈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通称秀才。

《北史·儒林传序》:“魏 道武 初定中原……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餘人。”

《儒林外史》第七回:“慌忙先在生员等第卷子内一查,全然没有。”

京剧《太白醉写》第一场:“投考的生员听者:大人有令,命生员 李白 携带试卷,前来回话。”

⒉指在学学生数额。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

《新唐书·选举志上》:“永泰 中,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於是始定生员。”

古代的学位自隋唐有了科举制度以来,大体有这么三个层次:

1秀才,大体相当于现在念完小学初中的毕业生。

2举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念完高中高中毕业生,有些举人是可以做些小官参加工作的。

3进士,大体相当于现在念完大学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或直接做官或候补做官,总之是参加工作了。

现在的高中在古代属于什么学历:相当于秀才,秀才往往受到当地乡坤的器重,但不安排工作,可以办私塾教学童读书学习,秀才只有考取举人以上,政府才安排工作。

这相当我们九十年代以前。高中不安排工作,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安排工作了,吃上皇粮了。

古代升学的雅称

古代因为是科举制,升学又叫做进学,或者叫做“中##”,中秀才,中举,中进士。

还有说法如:“登科”、“金榜题名”、“高中##”等等。

“升学”这个词在古时指进入太学或国学就读。

语出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升学,利用宾王,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古代因为是科举制,升学又叫做进学,或者叫做“中秀才,中举,中进士:升学礼仪: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古人升学雅称谢师宴。

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孩子升学了,家长总要感谢一下老师,谢师宴也就应运而生,谢师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也可以选择送自己动手做的贺卡等,古人考上状元后摆的 “升学宴”,又叫“烧尾宴”。“烧尾宴”起源于文化经济均繁盛的唐朝,与我们今天的“升学宴”所不同的是,人们不仅考上状元时摆“烧尾宴”,就连升官、升迁也摆。他们除了要感谢老师、同僚,还得感谢君王。

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条件

1、符合本科段毕业条件,已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证书。

2、除英语外,本科段课程平均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

3、本科段英语考试成绩合格。

4、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三门主干课程平均分75以上

5、毕业论文成绩良好以上(含良好)

古时候学历及年限

科举时代的学历从低到高有: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三甲三等)、状元。

1、童生:古代一般8---15岁孩童开始上学,先识字、写字、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然后学习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再学习写八股文等应试技能,参加并通过院试里的县、府(相当于市一级)两级考试,才能成为童生。

2、秀才:取得童生资格后,参加并通过省学政主持的省级院试,才能成为秀才。

3、举人:秀才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合格者成为举人,具备做官资格,可以做官。

4、贡士:举人参加在京城由礼部钦差大臣主持的会试,通过者成为贡士。

5、进士:贡士参加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考试者成为进士,分为三个等级。

6、状元:进士一等里的 第一名,由皇帝御笔钦点为状元。

古代把入学堂称什么

古代开学有开蒙仪式。

开蒙礼即古代启蒙教育之初举行的“拜师礼”。中国是有数千年的文明古国,是个礼仪之邦。从古到今,民间就流传着周岁儿童“抓周”、学龄儿童“开蒙”、成丁之日的“及笄礼”“加冠礼”(成人)等礼仪习俗。在古代,儿童开始识字称“开蒙”,开蒙之际要举行“开蒙礼”,开蒙礼的重要内容是拜孔子。我们在孔庙(文庙)举行开蒙礼,故称“开蒙圣礼”。开蒙礼既是祖国传统的礼仪习俗、礼仪文化,又是当今对孩子一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篇之笔。参加对象为5-6岁儿童,是幼儿园毕业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在文庙举办生动而庄严的开蒙礼仪式,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孔子,感知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将对儿童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行过“开笔礼”,孩子们就正式入学读书,开始学知识、学做人。

建议参考以下连接:http://www.xsnet.cn/2011_subject/subject3/program1/2157255.shtml

毕业证古代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