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予客济源,辅之有和的意思
  2. 愚公移山赋译文及注释

予客济源,辅之有和的意思

该句出自金朝元好问的《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据元好问《济南行记》记载,蒙古太宗七年乙未(1235年)秋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次年三、四月间,元好问游泰安,道出济南,又与辅之欢聚。此词作于1238年,词人携家自山东回归故里经济源时。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篇写景,下篇抒情。

词的上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

词的下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

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愚公移山赋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够生活在平坦的土地上,决定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年近九十,身体虽已衰弱,却仍然有着一颗坚定的信念。他住在山脚下,每天都能看到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门口的道路,让他和家人很不方便。
注释:北山愚公:指住在北山脚下的愚公。年近九十:指愚公已经很老了。坚定的信念:指愚公决心要移山。

他决定要移走这两座大山,让道路变得平坦。他告诉家人:“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是只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大山挪走。”
注释:移走:指把两座大山挪开。一代一代地努力下去:指愚公相信只要后代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于是,愚公和他的儿子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工作。他们用铁锤、镐子和铲子,一点一点地挖掘山石,把它们运到海边去倾倒。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愚公和他的儿子从未放弃过。
注释:铁锤、镐子和铲子:指愚公和他的儿子用来挖掘山石的工具。运到海边去倾倒:指愚公和他的儿子把挖掘出来的山石运到海边去倾倒,以便让道路变得平坦。

从未放弃过:指愚公和他的儿子一直坚持不懈地工作,没有放弃过。
这个故事传开了,许多人都觉得愚公是个傻瓜,他不可能移走两座大山。但是,愚公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只是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注释:传开了:指这个故事被许多人传颂。傻瓜:指那些认为愚公不可能移走两座大山的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指愚公坚信只要努力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终,愚公的坚持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神仙感动了愚公的坚定信念,决定帮助他移走两座大山。从此,愚公和他的家人终于可以过上方便的生活了。
注释:上天的眷顾:指神仙感动了愚公的坚定信念,决定帮助他移走两座大山。方便的生活:指愚公和他的家人终于可以过上方便的生活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一陽一之北。

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注释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一陽一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4.高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一陽一——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一陰一,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一陽一。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始:只 倘若:假如 收:获得/接受 荷:hè 承受恩惠 困蒙:困于蒙昧 遇蹇:遇到艰难 相:xiāng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致:极 假:假托

译文:人们只知道愚公(的志向)远大,不能估量。(然而)夸娥氏二子的神力又是何其伟大呀!假如(愚公)没有接受(邻居)孤儿的帮助,及从智叟的辩论中获得启发,那么就会处于困蒙之中,以后必定会遇到艰难。最终会成为见识短浅的勇夫。现在移山的功劳已经成就了,河北、冀州也因此平坦了,这就是愚公的高明呀!外来人听过这个故事,心里深有感触进而叹息道:故事虽然极为特别,或许是假托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吧

1. 丘鸿渐愚公移山赋原文及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济源毕业证翻译服务工作室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