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季羡林当年为何舍北大而取清华
  2. 季羡林的名字取自哪里
  3. 季羡林从德国留学资料

季羡林当年为何舍北大而取清华

季羡林: 当时考名牌大学十分困难,为了得到更多的录取机会,每人几乎都报七八个学校。

而我仅报了两个,并被同时录取,是我的运气好。

但如何选择却很挠头,终难决定。

当时留学热并不亚于今日,我自然不能免俗。

从留学角度看清华似乎优越些,在留学的历史潮流推动下我选择了清华。

 

季羡林的名字取自哪里

1. 季羡林的名字取自《孟子》中的一句话。
2. 季羡林的父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非常崇拜孟子,并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季羡林”,寓意着希望他能够像孟子一样成为一位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3.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羡林的名字取自孟子,也反映了他家庭背景和文化传承的特点。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的名字取自《尚书·禹贡》中的“季氏将之上下以应天时”一篇。
1.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季氏是禹王时期的一个贵族家族,季羡林的父亲季景秋为了表明自己对家族的尊重和热爱,所以将儿子的名字取自家族历史上的名言。
2.《尚书·禹贡》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五经之一”,季羡林之父也是深受其影响的学者,所以取名季羡林也有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传承之意。

据说季先生乳名喜子,羡林这名儿,是他叔父取的。从前取名讲究辈分,"林",是季羡林的行辈,如:他的一个堂兄叫元林,一个堂妹叫惠林。"羡",自然指歆慕。叔父是一有知识有讲究的人,为什么给他起名"羡林"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结合他的号"希逋",当然也是叔父取的,一个"羡",一个"希",把"羡林"和"希逋"加以对照,不难看出,叔父在他身上寄托的文化偶像,是北宋那位诗人林逋。

季羡林从德国留学资料

1930年,季羡林高中毕业,赴北平赶考。他只报了两个学校:北大与清华。结果,两所学校都录取了他。

  经过反复思考,季羡林放弃北大选择了清华。原因是,当时清华和德国有交换生,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出国留学。

  1935年,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修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并加学南斯拉夫文。

  1937年,开始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年,获博士学位。从西克(Emil Sieg)学吐火罗语、《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

  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兼任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时为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季羡林清华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