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新生如果不迁户口,对以后考研有什么影响
  2.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大学新生如果不迁户口,对以后考研有什么影响

大学新生如果不迁户口,对以后考研有什么影响?

看到这个问题,我差不多想到另一个朋友所问的,但我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卡巴斯基和巴基斯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卡巴斯基是属于俄罗斯的一种杀毒软件,该软件会和巴基斯坦能扯上什么关系?同样的道理,现在的大学新生迁不迁户口,和以后考研基本上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当然,在二三十年前如果考上本科、大专甚至中专学校,农村地区的考生是可以享受迁户口的待遇,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这就是传说中的“农转非”。在当时,享受“农转非”待遇的大学生是相当拉风的,能够拥有城市户口,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的农村户口相当廉价,在档次方面与城市户口相差特别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户口渐渐比城市户口的“性价比”还要高出很多:拥有农村户口的大学生,要承包地有承包地,要宅基地有宅基地,要补助有农业补助,还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优惠待遇令城市户口的大学生相当羡慕。我记得我从师范毕业之后就把户口再次迁回农村老家,可是就算我把户口迁回来,我户口的性质还是算城市户口……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聊一聊迁不迁户口与考研之间的关系。

现在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就读本科还是就读研究生,基本上懒得去迁户口,一方面是因为太过麻烦,迁来迁去也没有多大意思,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要迁回来,结果发现和我一样的情况:迁回来之后发现农业补助无法“分一杯羹”,宅基地同样不能以非农业户口的人来当“地主”……所以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研究生如果想要在毕业之后一直在大城市发展,而且研究生的大部分“人脉资源”都集中在某一个大城市,那么把户口迁往城市,就可以免掉一些在农村与大城市之间一直奔波的麻烦,比如需要自己户口所在地盖章签字开证明,那么把户口锁定在自己即将长期要呆的地方,这样可以少一些颠沛流离,多一些轻松自在。

不过,当你把户口从农村迁回城市,原则上你的户口性质是无法变成农村户口的。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你会不会把户口从农村迁到大城市去呢?欢迎留言探讨。

大学新生迁户口,这是90年代的一种做法,因为90年代非农业户口是比农业户口要好的,因此在那个年代,给大学应届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迁户口的机会。

但是进入2006年之后,国家大力提高了农民的福利,因此拥有农业户口的人,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待遇,所以时运逆转,现在农业户口是非常难得到的,如果说一个农村的学生,把自己的户口迁到大学中去,等于直接放弃了自己的农业户口的身份。

那么以后拆迁赔款,征地赔款都与你无关了,同时在社保医保,这方面的优惠待遇你也享受不到了。

如果是非农业户口,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户口迁到学校中去,因为签与不签,根本不影响你的升学与就业。

相反学校是不会保留学生的户口的。毕业以后户口还要迁回原籍,或者迁入工作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作为集体户。

等于上大学的时候要签一次户口,毕业之后又要重新签一次,非常的麻烦。

亲,上大学,迁出户口,是一种待遇。当然,不迁不会影响你以后考研,会严重影响你的仕途。今天,你出去读书,迁出了户口,在校期间,一切与户籍相关的待遇不说。明天,你毕业回归,迁回户口,就带着干部指标回来了,你自然就成为国家干部,归人事管辖。

考上大学迁户口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有点遥远和陌生,我四年前上大学的时候身边也没有人说要不要迁户口的问题。其实上大学迁不迁户口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迁与不迁和以后的考研升学也毫无关联,你考研的学校不会看你的户口是哪里的,只会看你个人的表现是否优秀。

在上个世纪,考入大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农村的大学生更是光宗耀祖。农村里的孩子一旦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能够脱离农门,以后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考入大学就可以把户口迁出去,跟着学校落户城里的集体户口,从此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而到了现在是不是城市户口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农村里的生活也越过越好。相反城里的人开始羡慕起农村里的生活,每逢周末都要去农村里当两天农民,过过当农民的瘾。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业户口转城镇是铁定的事情,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差距和吸引力越来越小。

一直以来都流传说农业户口以后会越来越值钱,因为手中有地,国家往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农村。说也说了好几年了,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点动静也没有。究竟以后会怎么样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敢保证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农业户口转出去以后,就没有办法再转回农业户口了。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笃定认为农业户口会越来越值钱的原因。

户口转出去有利也有弊,首先便于就业及考当地公务员等,如果你打算长期在某个城市发展,最好在开学报道的时候把户口转过去。其次便于及时办理个人证件。如身份证等遗失证件后的补办、办理出国签证护照等,省去了就读高校与生源地之间路途奔波等诸多之苦。还有再比如考驾照无须办理暂住证等。最后毕业时可将个人档案等放到当地省人事部门托管,便于享受一些城市配套服务,如便于在高校所在地购房,手续相应要简便些。

那么弊端是毕业生毕业时未找到工作而将其人事档案关系放在学校或当地毕业生人事主管部门托管一般是有规定期限的,达到期限时在高校所在地找不到工作,还是要打回原籍的。

况且现在各地都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落户,还有各种优厚的待遇。研究生落户的待遇更高,比刚上大学的时候迁户口更划算。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1、考研究生的条件首先是得有本科学历。只要有本科毕业证就可以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科后来获得本科证即可报考,每年10月份报名,1月份全国统考。

2、根据自己的备考情况选定报考报考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硕士简章(考研条件、报名程序等)、硕士专业目录(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专业课)、往年复试分数线等考研信息,务必以学校官网发布的考研信息为准。

3、根据报考学校规定的初试和复试科目认真备考即可,平时要多去报考学校官网查看考研信息,一般来说是9月份开始发布各种考研信息。

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上了硕士,读硕士等,正是指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本科之后的深造学历,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的能力。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硕士研究生正常毕业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以后授予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按学习方式划分,我国硕士研究生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培养模式,2017年开始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硕士研究生又划分学术性硕士和专业性硕士,学术性硕士一般为3年,专业性一般在2-3年。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点赞,关注哦!

考研条件,首先除了符合官方规定的那些条件之外,还要注意目标院校招生简章上的规定!这个是决定你能否报考该校的最主要的信息!

一般考研人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有这么几种情况:

1、应届生考研,就是本科大四毕业那年报考!一般这种考生都是可以直接报考的!不受限制!

2、在职考研,在职考研人群,一般都是工作几年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或者说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需要学历的提升来帮助自己有更多机会,这类人群报考研究生,需遵循一定的条件!报考专业受限,一般都是管理类专硕!

3、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也算在职考研的一种,但是学历上有区别,在职考研有本科毕业工作几年之后在考研的,同等学力申硕更多的是同等学历,或者专科申硕,需要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专业院校报考受限,还有加试等附加条件!

“本科生考研的条件和要求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必须具备国家承认的学历。一般应届或者非应届的本科毕业生是具备考研资格的,同时专科生只要达到了本科毕业生的同等学力也是可以参加考研的。”备考推荐上学吧找答案APP,里面有大量的真题以及高质量的模拟题,还有专业的老师在后台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报考学术型研究生的一般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c.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d.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e.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考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统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般条件(1)法律硕士(非法学)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非法学专业。(2)法律硕士(法学)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法学专业。

三、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条件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条件。

毕业证丢了可以考研么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