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商法和经济法哪个实用
  2. 什么学校毕业的可以进入红圈所
  3. 西政的法学院和经济法学院有何区别
  4. 推荐几本关于民商法方面的书

民商法和经济法哪个实用

民商法和经济法那个实用?答案是:各有优势,侧重不同。

1、从就业上来看,民商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以及经济法学的就业情况比较好。

2、从实用来看,经济法和民商法学实用性最强。

3、从考研录取难度上看,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以及国际经济法学录取难度最高。

其中民商法是目前是法学中社会地位、职业声望和收入最高的一个专业。绝大部分民事和经济纠纷需要用民商法知识解决。

这几个都是法学里比较好的方向,不用太纠结,喜欢哪个就报哪个吧!如果非要排个序,1、民商法 和经济法 2、 刑法和国际法。民商就业范围最广,经济法也差不多,这两样就是哪哪都要的那种。刑法考公和去律所比前面两个能选择的少一些,国际法如果能学好外语(能作为工作语言)那就是高端人才了,不愁就业与收入。

怎么说呢,法学这个专业,如果你不读博,个人认为研究生阶段的方向不用那么在意,实际上如果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应用法学这些科目都是要去学习的,不能说我做民商法方向的律师我就不去关注刑法和行政法,相反也一样。法律风险的把控是全方位的,诉讼策略的选择也是综合考虑的,不能只顾一个方面或忽视某个方面。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报考,因为你三年的课程、论文肯定都在与这个方向打交道,没有兴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读研期间重点研究这一个方向,认真做好学位论文。此外不可忽视其他方向部门法的学习,比如你选了民商法专业作为研究方向,那么对其他部门法谈不上去研究写论文,但起码要对它们的学科架构、理论争议处、法律条文等等有个掌握,尤其是法律条文要熟悉(当然这是句废话,学法的人对法律条文都不熟悉,如何相信他的理论功底扎实?)。

如果考博,一从自身兴趣,二从新兴方向。兴趣由题主自己决定,对方向略说一二,比如,在民商法领域,读博选择民法就不如选择商法方向明智,民法学大厦稳固,研究者多如牛毛,如今的民法学要出成果、出好文章是很困难的,反而商法充满机会。再如近年来的环境法学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是否要订立环境法典都存在争论,核心期刊上有关环境法学的文章逐渐多了起来,个人认为读博的话选择环境法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后面有点跑题了,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题主随便看看就行)

什么学校毕业的可以进入红圈所

1.认可度高的院校:“北清人法贸”;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

2.985/211等一流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3.民商法专业较受欢迎,非法本优势较低“红圈所”,指的是国内最顶级的律所,是法学人心之所向的殿堂。“红圈”这一概念是由素有法律界“福布斯”之称的《亚洲法律杂志》在题为《红圈中的律师事务所》一文中提出的,与英国律师界“魔术圈”类似。

西政的法学院和经济法学院有何区别

本来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非要区别一下,那就是学院风格和学术专攻上的区别。

西政原先为四大法学院:民商法、经贸法、行政法和法学院。后来经贸法分为国际法学院和经济法学院两个院。变为五大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继承了经贸法学院包括学生组织在内的大部分资源,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国际法学院目前学生组织也很优秀。

推荐几本关于民商法方面的书

两本书可以作为民商实体法之思维基础:

《法学方法论》

(拉伦茨)、《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王泽鉴)
以上两本均研读过,个人认为前一本最为重要,民商法不论是诉讼还是非诉,方法论同样关键,后一本是兼顾实体法规则、案例的展开,比第一本更容易入手,普通律师思维后一本差不多。

诉讼法非自己专业领域,不敢妄断,仅推荐《

证明责任论

》(罗森贝克),此书解决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因与实体法中请求权理论联系紧密有所了解,比较重要,但未完整读完。

民商法说大则大,说小则小,一些细分(交叉)领域的推荐(仅限自己认为最好的且仅一本):
民法总论:《德国民法总论》(梅迪库斯-邵建东译)
公司法:《公司法论》(施天涛)
税法:《日本税法》(金子宏-战宪斌译)
保险法:《保险法基础理论》(江朝国)
劳动法:《劳动法新论》(黄越钦)

知产:《知识产权论》(郑成思)

有关具体法律规定的问题,这属于法律运用中的“术”,便利的网络(北大法宝等)+搜索技巧就能基本实现法条法规的查找,但是更为主要的是“道”——方法论,所以没有列出这方面的作品。

欢迎大牛批评补充。

法学民商法方向毕业证样本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