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城什么时候修建完的
  2. 唐对突厥称

长城什么时候修建完的

明朝修建完成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从古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长城最早修建于西周,后来从秦开始到汉晋北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有不同规模修建过长城,但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自西周时期开始,长城被延续不断地修筑了2000多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

今存者为明朝所建造。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贯甘肃省、甘肃、陕西省、陕西、蒙古族、河北省、辽宁省等地。沿途保险的好处或交通出行能冲都配有大关,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

于公元前48年修建完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王毕,四海一。开始大举修筑长城。从公元前25年开始修建,共计修建23年。秦始皇嬴政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开始征人民修筑长城。根据竹书纪年的真实记载。曾总计一万九千里,故称为万里长城于秦始皇在位第23年彻底修筑完成。

目前的砖砌长城,应该是明朝修完的,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余里。秦汉长城是土垒的,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下来,迄今大多已经面目全非。其实,秦始皇修长城之前,区域性的“长城”早已存在。

战国时期,战争次数多,规模大,且比春秋时期更惨烈,“七雄”几乎都在边境和国内重要地点,修建了用于军事目的的城防设施。

秦朝建立后,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把原秦赵燕等国的这类设施加以连缀修整,东西绵延万里,这便有了后来伟大的“万里长城”!

完整修成应该是明朝未年,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左右。

长城的修建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候争霸,互相攻防,长城的修筑进入了一个高潮。秦灭六国后,为防外患,秦始皇始将诸候国间的长城连为一体。后各朝代均有修缮,称万里长城。

唐对突厥称

唐代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唐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背后另有隐情,如果不这种的话,李渊很难成为皇帝!

事情是这样的,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李世民这段话非常明确的指出,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事情还得从隋朝末年说起,当时李渊官拜太原留守,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于是他也想起兵,谋取江山。李渊起兵后,立即派自己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刘文静提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可汗非常高兴,当即派遣大将康鞘利两千骑兵支援李渊。此后,李渊对突厥的始毕可汗“卑词厚礼”,同时还该旗易帜,“杂用绛白”,。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用白旗,是因为突厥的旗帜为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后来,李渊即位后,前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

武德元年,西秦霸王薛举大举进犯,唐军在浅水原之战中惨败。后来在突厥的协助下,唐朝才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中,将西秦击败。但为了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唐朝将五原郡、榆林郡“送给”突厥,结果导致关中的门户洞开,突厥骑兵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关中地区。

榆林高中毕业证毕字第号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