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末年为什么留学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学,原因是什么
  2. 1905年清朝颁发什么学制
  3.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

清朝末年为什么留学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学,原因是什么

自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冲突。由于西方世界具备了近代文化,相比之下,我们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近代化?

地主阶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具体实践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期间,清朝派了一批幼童赴美留学。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留学生多数选择去日本留学,原因是什么呢?

一、里程近、花费低。

中国早期的留学生都是官派的,而自己花费去欧美留学这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支持得起的。到了20世纪,中国早期的共产党都是去法国留学采用的是勤工俭学的方式,即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如小平同志曾经就在法国的雷诺公司打过工。而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距离非常近,虽然也要坐船,但是与到欧美相比,可以说是非常近了,可以省好大一笔路费。

二、文化和饮食相近

日本属于儒家文化圈,主食为米饭,这和中国很相似。到日本留学,虽然不会日语,但是日本是使用汉字的,中国人都认识其文字。而留学欧美,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和饮食问题。

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洋务运动中国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日本明治维新时全面学习西方,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西方国家的侵略,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日本与中国的国情类似,既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能够变得强大,那么通过学习日本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是当时留学生的根本目的。

日俄一战中日军获胜,第一次亚洲黄种人战胜了白种人,刺激了积弱的中国政府,决定派人去日本出国学习。

当时是科技学西方,军事学日本。

其实就和现在有些人去日本留学一样,就是费用低,文化有相通的地方。

当然,日本政府也出于自己的目的,主动吸收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好在中国培养亲日势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便宜。

众所周知,去欧美留学费用是非常高的,绝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

无论是官费还是自费,在欧美国家生活就是很大的开销,更别说还要上学。

当时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很高,花费也高。

中国最早去美国的留美幼童,每人每年花费高达一千二百两,即每月一百两银子。这每月一百两中,二十两是“修金”,就是学费,八十两是食宿零用。

以购买力计算,那时的一两银子至少相当于2019年的五六百元。这样算来,一个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一年一千二百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0万元。这真是一大笔钱。


但年民国时期一群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去了法国后带去的钱根本坚持不了几天。

虽然做工也有一定收入,但仍然是比较拮据的,主要是法国生活成本很高。

他们在法国,平时多只吃面包和牛奶。

在我们看来,面包牛奶可是好东西,当时1万个中国人未必有1个能够吃到。

然而,在当年面包牛奶就是法国最廉价的食物。

他们养成了习惯以后,这些人晚年后还托人去法国购买羊角面包。

相反,去日本花费就低太多。

一来日本生活费很低,因为毕竟国家不发达,老百姓还不富裕。

二来去日本旅费也便宜,坐船不过几天时间。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六银元。而到美国的最差船舱的船费,都要上百块银元。而且学费也低廉,一些学校受中国学生甚至免费。

比如鲁迅去仙台的医学专科,因为之前没有外国人,竟然将学费都免除了。

便宜是最主要的原因。

摘录一段资料:

以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例,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章程》记载,专为中国人设的“清国留学生部”预科学费为每年日银三十六元,本科学费是日银四十八元,如果继续上“大学高等预科”和“大学部”,清朝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缴同样学费,各分三期,高等预科总计日银三十七元五,大学部日银三十三元。

当时,日银两元相当于华银一元,即七钱白银。也就是说,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最贵也不过每年十七两银子!比起欧美留学的每个月学费二十两

第二,国情比较接近。

中国和日本很相似,很多方便比较接近。

正常来说,去日本学习是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去欧美就不同。

鲁迅去日本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就迅速融入日本环境,有一群好朋友,还有几个不错的老师。

鲁迅的两个弟弟都娶了日本媳妇。

同时,因为中日都在改革,日本改革更快一步,在日本学习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这还用说吗?去日本便宜呗,离得近,路费也少。再者说日本是二鬼子,他可劲要,能要多少钱,蛮夷之地的倭国,他糊弄不了多少银子, 大清国的钱给多了他都装不下,都是亚洲人,也好说话,吃饭啥的,大白菜呀,咸菜丝儿啊,黄瓜蘸酱啊,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啥都有,你要是点儿好的话,还能吃上黄焖鸡米饭,米饭管饱,你要是想舒服的话,点个外卖,安倍晋三就给你送过来了,吃的也可口,有啥事说回来就回来了,请假也方便。

当时留洋是社会潮流,有点钱的纷纷送孩子去留洋,主要是留学日本,1905-1906年间留日学生在8000-10000人之间。

之所以大多数人留日,是因为日本好去,而且靠留日热来赚钱的大有人在,怂恿了大批的人留学日本。来到日本后,很多留日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学到多少正经的学问。即便是在正规学校留学的,也因为学期较短,没学到多少国外先进知识。

清廷也清楚这种情况,从1904年开始筹划归国留学生考试。1905年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但因为信息不畅,知之者有限,结果只有部分留日生参加了考试,金邦平等14人考中,分别按考试成绩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使得留日生得意洋洋。

1906年清政府修订了《考试游学毕业生章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二日举行新一届游学毕业生考试,这是科举废除后第一次举行留学生考试,俨然科举制的替代制度。

这次游学毕业生考试世人皆知了,参加的人很多,一共录取了32名,这32人分最优等、优等、中等三级,最优等8人授予进士出身,其余授举人。

0该届八进士陈锦涛、颜惠庆、谢天宝、颜德庆、施肇基、李方、徐景文、张煜全,七人留美,一人留英,其中只有一人有短期留日经历,证明留美留英的有真才实学,留日的水平相比之下还是有差距的。

1905年清朝颁发什么学制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失败,激发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政治制度的思考。

他们策划并推动了戊戌变法,但百日遂告失败。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再次胜利,增强了清廷兴学强兵的动力。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开启现代学制。1905年,清政府正式完全废除科举制度,寄希望于新学制、新学堂。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

        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愿意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并汲取外来的文化与知识。

      

清朝留学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