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乡师范学校是大专吗
  2. 包姓是什么民族
  3. 东乡人又被称为
  4. 甘肃东乡族是怎样形成的
  5. 东乡族自治县民族特色

东乡师范学校是大专吗

专科院校。

于1977年10月02日在抚州挂牌成立,迄今已经成立46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主要培养小学教师,本着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凭借美丽的校园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已成为每年抚州评价好的学校之一。

东乡师范学校是中专。

东乡民族师范学校,校址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坝镇。1952 年成立,1953 年秋开学。初为初级师范,规模 150 人,每届招生一个班 50 人。 1956—1961 年共毕业初级师范生近 300 人(东乡族占 70%)。1961 年底并入东乡县一中。1979 年恢复,改为中等师范学校,学习年限 3 年,以培养东乡族小学教师为主。学生来自自治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江西省东乡师范学校是大专。

      学校成立于1977年,位于江西抚州。主要培养小学教师。是江西省和抚州市评价比较好的学校之一。

包姓是什么民族

包姓,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同源流姓氏,按《姓氏寻缘》卷十四《路史》云:包牺氏后有包氏。包姓一般大多数都是蒙古族。而且包姓还是最纯的蒙古人。蒙古族包姓主要指黄金家族,“黄金家族”就是指纯洁出生的蒙古人。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等地。

包姓来源主要有两大支:风姓和芈姓。

第一支源自风姓。相传伏羲氏之后,伏羲氏也称庖牺氏,庖、苞、包古通用,后人有包氏。

第二支源出芈姓。楚君蚡冒之后裔,春秋时楚昭王大夫王孙包胥,以说秦救楚之功封于申,故地或在今湖北房县包家河旁,史称申包胥,其后以其字为氏。芈姓包氏的历史约有2500年。

包姓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满、蒙、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其主要起源有:1、相传古帝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后有包氏,见《路史》。

2、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楚君蚡冒之裔)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子孙徙居上党。

3、丹阳包氏,其先为泰山鲍氏,王莽时避难,去鱼为包。

4、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

5、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

6、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氏者。

7、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氏。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汉姓为包。

8、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东乡人又被称为

由于东乡族在语言方面基本上同蒙古语相似,也有被称为“东乡土人”或“东乡蒙古人”的。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东乡族都兼通汉语,汉文为东乡族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甘肃的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散居着一小部分东乡族。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东乡族从甘肃迁徙到新疆居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总人口数为621500人。

甘肃东乡族是怎样形成的

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色目人,波斯(古伊朗)人与蒙古人组成而形成的名族,自称萨尔塔。

为成吉思汗西征时带来的工匠落户积石山下形成。

该民族语言与保安语,蒙古语颇有相似之处

  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主要有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其中蒙古人为主说,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东乡族人民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

东乡族自治县民族特色

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回、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种人,主要有突厥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其中蒙古人为主说,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东乡族人民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

  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东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族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和波斯语借词。东乡族至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如今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

  东乡族人民在初一这一天,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各个村落之间互相邀请用手臂互掷土块打仗,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兴致勃勃地到深山僻野去参加,锻炼骠悍、勇猛的性格。青壮年们还要举行摔跤比赛。少年儿童则打“咭咭古嘟”。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类似打排球。十几个人分成两阵,每人手里挥着一根木棒,敲击用硬木削成的椭圆形小球,对打的时候,互相都要用东乡语唱着一种节奏明快的儿歌。这种活动少年们特别喜欢。

甘肃东乡民族中学毕业证图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