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
  2. 康德元年是哪年

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

教会大学,一般意义上是指中国西学东渐时期的基督新教教会和天主教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大学,对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医学等影响很大,故称教会大学,其中大多为基督新教教会会所创设,5所为天主教教会所创设。

1594年(明万历二十三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澳门圣保禄学院。这是在中国建立教会学校的开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声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会大学相继建立。清末,公立大学只有3所,而教会大学就有8所。从民国初到抗日战争中的20年间,在华的教会大学又新建了18所。解放初,中国尚有教会大学21所。

1951年底,所有教会大学都由人民政府接收,其中改为公立的12所,即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津沽大学、协和医学院、铭贤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中大学、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华西协和大学;接收后改为由中国人民自己办学、仍维持私立、政府予以补助的9所,即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齐鲁大学、岭南大学、求精商学院、震旦大学、津沽大学。经过1952年至1953的院系调整,原教会大学的校名全部取消,或改名,或与其它大学合并。

教会大学在诸多方面,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德元年是哪年

是公元1934年。

康德是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洲国”所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34年—1945年中华民国期间。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满洲国”政权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康德元年是1934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辛亥革命以后,宣布退位。

抗战时由于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被定为战犯,后被刘少奇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1967年在北京驾崩。其为清朝君主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1年,1917年)。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为“康德”(1934年-1945年)。

是1934年。

康德是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洲国”的”年号“,时间为1934年—1945年中华民国期间,康德元年即1934年。

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扩展资料: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成立伪满洲国,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两年间溥仪在满洲国执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三月一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溥仪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事先的安排,溥仪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使得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满洲国。关东军为了对外保持“满洲国”的“国家”样子,在“形式”和“礼仪”上也较为注意维护溥仪的“皇帝”尊严。安排溥仪外出巡幸。

伪满14年间,溥仪曾到过奉天、吉林、哈尔滨、大连、旅顺、鞍山、本溪湖、安东、间岛、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锦州、阜新、葫芦岛、札兰屯、王爷庙、海拉尔等地。让溥仪以“满洲国”大元帅的身份参加“大典观兵”和“大典观舰”等军事检阅活动。

但“满洲国” 的一切行政大事,溥仪既没有决定权,也没有否决权。

康德是“九一八事变”后建立的伪满洲国的年号。1934年3月1日,被废多年的前清末代皇帝爱新觉-溥仪在长春由日本扶持称帝,年号康德。1934年为康德元年,康德十四年是1945年。

民国协和医学院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