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称呼从何时起
  2. 故宫特展何以为尊
  3. 中国最早的名字
  4. 何尊出土于哪里

中国的称呼从何时起

始于西周,文言文中“国”是城池、封地的意思,汉字是表意符号,从“国”这个字的构成就能看出来,用边框框起来的区域,这个边框可以是城墙,也可以是树封(古诸侯种树标明领地边界),史书上也能经常看到这样的记录“无嗣,国除”(表某诸侯死后无嗣封地、采邑被收回);

那么“中国”最初的意思就是大地(古人已知的)中央的领地,周武王克殷(河南洛阳)之后,说“得中国”。。。

那么中国这个词的使用是如何扩展的?这要从秦朝人建立“华夏”“诸夏”“华夷之辨”概念说起了,原本这是为了统一政权认同而弄出来的政治概念,和中原文明就是华夏,而和中原文明同一体系的其他地方就是“诸夏”。

也是华夏文明体系之内的,就是中国;而不在这个体系之内的就是“蛮夷”野蛮人。

也就是说“中国”一词从一个狭窄的中原地区的地理名词变成了一个文化名词,华夏、诸夏就是中国。

随着中原文明、王朝的历代对外征服战争、殖民与扩张,中原文明所控制的地区也越来越大,中国所表示的地理概念也就越来越大。

然而华夏、中国终究只标是一个文明体系,那么很多王朝有很多的藩属、以及少数民族附庸,那么在势力范围的称呼上历代多以“国号”来称呼自己。国号既是政治概念也是这个政权所控制地区的地理概念。

直到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正式成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

古印度人称呼我们为“密支那”、“支那”,玄奘西行,戒日王问他从哪来,他说从“大致那国”来。所以china是外国人对中国有据可循的最早称呼,而瓷器也叫china是,器以国名。(就像明朝人管原始后膛炮叫“弗朗基”一样,也是器以国名,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管天主教徒都叫法兰克人)

而“震旦”,则是支那的拼写变音,上海有震旦大学。

宋以后,印度人称呼北中国地区,古印度和中亚人称呼北中国为“契丹”。

伊朗人管中国叫“qin”,这个称呼怎么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当然还有以国号称呼的比如“唐”,唐代以后,日本人就一直习惯上称呼我们为唐、唐人,从中国进口的东西叫“唐物”,中国商船叫“唐船”,中国的石狮子形象也被称为“唐狮子”。唐这个字原本指山西太原地区,李渊的封地就是唐,所以叫唐国公,传说尧帝也出生于唐,所以又叫唐尧。

“中国”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周朝的时候。“中”指的是中原,中原之外的周围地区被称为狄、夷、蛮、戎等,而为了与这些蛮夷作为区分,中原地区就被称为“中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会自称“中国”,如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中国”。尤其是清朝,处于清政府管辖的所有领土,均以中国为代称。

现代意义上“中国”的称谓始于民国时期,民国的全称是“中华民国”,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的称谓延续至今。

此问我觉得忒别好,也不愧排问在第一,为了解惑,特意上网查了下,析解祥全,如下: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营”馆文中的“余其宅线中国,自之瞬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语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编制外闲散人员

我国先民的宇宙观认为自己正居天地之中,狄夷偏居四周,故名中国。

中国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称呼

中国的称呼始至迟于西周初年,目前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出土的“何尊上的铭文。”铭文写“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拿下商王朝以后,举行了一个祭天仪式告上天:“我已经占据中国,自己统治这些百姓。”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指京师,即西周京师丰镐。后又指京师和京畿,包括东都雒邑。再后来指黄河流域。再后来指全国。

《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

范文澜《诗•大雅•民劳》篇称宗周和遵守周礼的诸侯国为中国。

……。

故宫特展何以为尊

何尊,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铜、锡和铅等金属成分,三者所占比例也不同。早期铜占以上,有的锡仅占有0.8%,中期锡、铅比例分别为5-8%、1-6%,有所增加,晚期则以铅替锡的趋势更明显。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中国最早的名字

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书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做邹衍的人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时候称为赤县或者称为神州。

 

华夏

 

商朝时,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都远超于四方的少数民族国家。所以,居住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左传疏》有:“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为“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化简而来。

 

中华

 

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

 

九州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还有一种说法来自《淮南子·地形训》,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济州、冀州、台州、弇州、薄州、阳州。以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但大家是否知道,“中国”最初是周武王用以称呼洛阳的,渐渐的指代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进而演变到指代整个华夏领土。

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它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

据《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禹被视为“天下共主”,其统辖的区域被称为“夏”。何以“夏”相称?《尔雅·释诂》曰:“夏,大也”。《尚书》注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姜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

华夏起源于华胥,伏羲的母亲即为华胥氏。“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

“中国”一词始见于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出土的西周铜器何尊铭文中。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铭文全文为“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雍州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周)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在古文献中出现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尚书·梓材》,周成王所语:“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谓皇天将“中国”的人民与土地交给周武王治理。

这两段史料相互印证,向我们启示,周初时的中国指原商人统治的中心区域——黄河中下游一带。因此,先秦的“中国”一词,主要是一个地域性和文化性概念,并不具有统一的国家实体含义。

何尊出土于哪里

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记录了天子对于宗小子何的训诰之辞,还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祷辞,即“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也勾勒了周天子定鼎洛邑、治理天下的宏伟蓝图。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宝鸡县贾村高中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