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江水体治理的措施

乌江水体治理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实施我省加强乌江流域区域治理三年战略行动计划。各级要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及《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等法规和措施,把乌江流域污染治理作为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大任务,将保护乌江作为我省头号环保工程、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来抓。用三年时间真正把乌江流域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助力我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步小康的实现。

  2、建立省际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协作机制。应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贵州乌江流域的关心重视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支持,形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动执法机制。尽快制定贵州、重庆、湖北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把旅游业作为乌江流域发展的基本业态,编制乌江流域全域旅游规划,在我省突出流域沿岸42个县(区)的生态治理和文化治理特色,着力打造乌江流域绿色旅游带,让乌江生态保护及治理成效成为多彩贵州的生态绿色屏障,促进我省绿色经济、旅游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

  3、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乌江沿岸669个乡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硬件设施建设都涉及大量资金,需要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在“十三五”时期作为环保笫一工程决战攻坚,抢抓贵州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部委资金和项目支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参与作用,建立乌江流域保护专项资金,补齐短板,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困境,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4、加大执法协作督查力度。针对乌江流域总磷超标、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网箱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存在问题,各地应加强领导,建立流域内地方政府、企业防治污染的联动机制,提出时间表,路线图,限期治理。应用大数据加强监管监控数据库建设,加大联防联控督查力度,加大督查成果应用,调研中湄潭县县乡联动,源头治理为本、工程治理为重、生态治理为要、文化治理为需的做法值得借鉴。

  5、加大乌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宣传。各级要进一步加大《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宣传贯彻,多形式、多举措在全省加大保护乌江、爱护乌江、建设乌江的宣传,让保护乌江理念进学校、进企业、进乡缜、进社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乌江的自觉行动,充分应用赤水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打造乌江流域沿岸生态保护文化走廓,将乌江建设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先河”,让乌江创造更多绿色福利。

湄潭县高中毕业证号编制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