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落乌啼霜满天原碑在何处
  2. 求考状元应拜什么菩萨
  3. 圆通殿的起源和来历

月落乌啼霜满天原碑在何处

“月落乌啼霜满天”原碑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唐朝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有诗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玄宗朝著名禅师僧希迁(700--790)于此创建伽蓝,隧题额曰寒山寺。 北宋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层),既言重建证知旧曾有塔,或误认为普明祖师为佛塔,建塔之时未言及寺,证知此时寺尚完好。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 16年(1356),定都平江(即苏州)。 23年(1363)自称吴王,后屡被朱元璋击败。 27年(1367)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自缢死。 此寺(指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只有文殊、云皋、射渎三庵而失其一。 然据此可见寒山寺在明初尚为丛林。

南京总统府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书写此诗并立碑刻石者亦有数人,诗碑也都顺理成章地置于苏州寒山寺。

但是,在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内,亦有一方《枫桥夜泊》碑,精雕细刻,笔意圆浑,稳重端庄,保存完好,曾有许多人认为它是汪伪时期从寒山寺移置于此,两地石碑一度出现真伪之争。

求考状元应拜什么菩萨

拜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拜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或者:智慧第一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睺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罗睺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只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服,着令他们等候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寻常的人物。

圆通殿的起源和来历

        大圆通殿为普济寺主殿,初建于1214年,重建于1693年,堪称“疏朗博大、宏伟巍峨,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故有“活大殿”、“天下圆通殿之祖”的美誉。大圆通殿即观音菩萨正殿,因观音菩萨从返闻自性证真圆通,得不可思议神通妙法,故称“圆通殿”。“圆通”是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在佛教经典中,观音是耳根通(一根通)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观音菩萨能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故名观音。大殿高18米,宽42米,纵深24米,为单层重檐的木结构建筑,顶盖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庄重典雅,是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殿上供奉的毗卢观音圣像高达8.8米,妙相庄严,观照自若,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手结定印,为全山圣像之最。

        大圆通殿两旁端坐着32座观音应身像,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再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共33身。这种塑法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东首文殊殿,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西首普贤殿,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两侧回廊是罗汉堂,各塑9尊共18尊罗汉。

萃景楼后为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昔为僧伽殿。明正德七年间,因刘六刘七起义据此,遭官兵纵火毁去。此役官府以为得到江神之助,故通州知州高云朋奏请朝廷重修,将原大圣菩萨像移于支云塔后殿内供奉。正德九年知州蒋孔旸又奉旨重修,并改为“江海神祠”,祭祀江神。每年的七月十九南通地方官长都要来此代皇帝祭祀江神。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江海神殿灾,到万历乙卯重修。清初改尊观音菩萨,后又改称禹王殿。现为塑大势至菩萨圆通宝殿。

文殊高中毕业证什么时候发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