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
  2. 94年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
  3. 94年5月7日什么正式宣布成立,湖南省最早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4. 湖南科技学院毕业生去向

湖南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

去年以来,湖南省平均高温日数48.1天,较常年同期(22.5)偏多1倍以上,为1961年以来最多,55个县市区去年以来历史累计高温日数已突破当年高温日数历史极值,补阳市、资兴市、安仁县、衡南县累计高温日数均突破湖南省高温日数历史极值)1963年,茶陵县83,其中祁阳市、资兴市累计高温日数达88天。

3月1日至13日,湖南平均气温16.4℃,偏高5.7℃,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位。全省气温一致偏高3℃以上,其中常宁市、挂阳县偏高7℃以上。桃源县(32℃、3月13日,全省最高)、赫山区、资阳区、宁乡市、长沙县、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浏阳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等14个县市区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极值。

长沙最高温度是43℃。

地理气候: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天气记录:

长沙夏季漫长酷热已国人皆知,长达4个半月,是全年最长的季节。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从6月至9月,旬平均气温25℃,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旬平均气温29℃以上。据记录,1934年8月10日,长沙海关测候站天心公园观测场测得的最高气温为43℃,为长沙高温的极限。1949年以来的最高温是1953年8月13日所测的40.6℃。此种情况在全国较为罕见。长沙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全年有94天,其中出现在夏季达84天,日平均气温高于35℃全年有一月之多,基本上集中在8月份。由于长沙处于湘江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相对温度较大,更显暑气蒸人,因此长沙与重庆、武汉、南京等同称为长沙流域的四大火炉。

94年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

1994年湖南一本录取分数线理工类重点本科560分,普通本科535分,文史类重点本科525分,普通本科507分。

本科生,即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在校生、毕业生。区别于预科、专科,学生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本科生学制为二年制(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四年制(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五年制(医学类、建筑学

94年5月7日什么正式宣布成立,湖南省最早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1994年5月7日,正式宣布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东邻湖南省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县,西连贵州省黎平县。

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通道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02年2月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1958年10月,县治迁至双江。

湖南科技学院毕业生去向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人数中,有1172人在国内继续读研,占毕业生人数的16.5%,出国或出境留学的人数为41人占比0.58%左右,而选择就读第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有4人占比0.06%左右。

已经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中,除36.24%协议就业、12.25%签署劳动合同就业之外,还有选调生11人、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项目毕业生各4人、应征义务兵34人、西部计划项目16人、从事科研或管理助理毕业生11人,另外481人则是其他基层项目就业。

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424人不就业准备继续考研升学,拟出国留学人数还有3人、而拟参加公招考试的毕业生人数也有118人,属于求职中的毕业生人数为581人。

已经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中,有17%的进入国有企业就业、1.4%进入机关就业、0.4%进入高校就业、7.1%进入其他教学单位就业、10.9%为地方基层项目就业、0.8%进入其他事业单位就业,整体来看,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比例达到了39.5%左右。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四大行业分别是教育业23.2%、制造业22.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以及建筑业14%等等。

本科毕业生中有41.9%选择留在湖南省内就业,但是也有24.7%(1121人)去了广东省内就业,其次是浙江的5.6%、湖北的3.4%、江苏的3.4%等等是就业人数较多的省份。典型就业单位如中铁工程集团190人、比亚迪156人、中交建集团112人、中建集团94人等为就业人数较多的500强企业单位。

毕业生升学院校,除242人留校深造之外,其他高校人数较多的如湖南大学43人、湖南师范大学39人、中南大学37人、湘潭大学36人、武汉理工大学28人、广东工业大学25人、华南师范大学23人、深圳大学20人等。

湖南大学94年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