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瓦窑堡八七会议内容
  2. 八七会议总结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什么
  3. 75字建党知识
  4. 近现代发展史

瓦窑堡八七会议内容

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5年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的报告。根据毛泽东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由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

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

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去湖南在湘赣边区领导秋收起义。

1. 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2. 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八七会议中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路线,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八七会议总结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什么

8月7日,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根据中央指示,中共陕西省委于9月26至28日召开会议,通过了《接受中央八七会议及其指示之决议案》,明确提出“党到农村中去”“党到军队中去”的口号,要求各地党组织在军事上举行武装兵暴,在政治上进行土地革命,打倒封建地主阶级。从此,开展兵运工作,瓦解国民党武装力量,创建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成为西北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太白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动的。

75字建党知识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最后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七一 · 建党节”是怎么来的?

最早提出“七一”作为党的诞辰纪念日的,是毛泽东。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说:“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一周年”。

这是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把“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来纪念。

近现代发展史

1840年--1842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英中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1860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条约》。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1901,八国联军进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陕西八七年高中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