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隐姓氏有几种
  2. 唐中宗 睿宗 少宗
  3. 李重茂庙号
  4. 李显儿子
  5. 李重茂之子

隐姓氏有几种

在历史上,隐姓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

1. 更改姓氏:将姓氏更改为另一个姓氏,以逃避 authorities或其他敌人的追查。

2. 隐藏姓氏:在不透露自己真实姓氏的情况下,使用其他名称或代号进行活动。

3. 部分隐姓:仅隐藏姓氏的一部分,如将复姓简化为单姓,或者只使用姓氏的一部分。

4. 隐喻姓氏:使用与真实姓氏相近或相似的字,以隐藏自己的真实姓氏。

5. 字号代替姓氏:使用字号、别名、乳名等来代替真实姓氏。

6. 发明新姓氏:创造全新的姓氏,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具体形式和效果因个人和地区而异。在使用隐姓时,应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隐姓氏是指在姓名后面加上一个字或者改换一个字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隐姓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有些人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会在姓氏后面加上一个字,比如“张无忌”中的“无忌”就是隐姓氏;有些人在特定场合下,使用一个与自己真实姓氏相似但又稍有改动的名字,来避免被他人认出,例如“苏三”、“李四”等;还有一些人则是在姓氏前面加上一个字,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总之,隐姓氏的类型有很多种,每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隐姓有两种源流,分别是: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鲁隐公,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隐士芈牸,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隐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族人多以河东、北海、东莱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山西省的临汾市、北京市、山东省的潍坊市和莱州市、上海市、四川省的成都市等地。

唐中宗 睿宗 少宗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驾崩,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唐中宗,葬于唐定陵。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圣历二年(699年),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唐朝光复。景云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

开元四年(716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谥号孝皇帝,庙号唐睿宗,葬于桥陵。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

圣历三年(700年),册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即位皇帝,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

开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驾崩,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李重茂庙号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

圣历三年(700年),册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即位皇帝,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

开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驾崩,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李显儿子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六位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

圣历三年(700年),册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即位皇帝,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

开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嫡长子李重润,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韦皇后(后贬为庶人),立为皇太孙、684年1月立为皇太子,2月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李重润一同被废。701年,李重润因与异母妹妹李仙惠、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另1种说法,武则天命李显自己处理,李显为保全家人性命,含悲命儿子女儿女婿自杀)。706年李显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号墓为陵。

二子李重福,生母后宫某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其妻子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的侄女,韦皇后怀疑他勾结张易之兄弟陷害李重润,故先后贬其为濮州员外刺史,徙合、均二州。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年31岁。

三子李重俊,生母后宫某氏,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卫王,706年立为太子。当时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多方凌辱、排挤李重俊。707年7月,气愤之极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杀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公爹武三思于其府地,攻击皇宫时失败,逃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唐中宗将李重俊的首级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 唐睿宗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定陵。

四子也是幺子李重茂,生母后宫某氏。初为温王。710年5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李重茂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

李重俊(?-707年8月7日),唐朝节愍太子,唐中宗李显第三子,生母不详。早年历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但因不是韦后亲生,颇受猜忌。

唐殇帝(本名: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唐朝皇帝。

李重福(680年-710年9月10日),唐中宗李显庶长子,生母不详,唐朝宗室、官员。初封唐昌郡王,后改封平恩郡王,进封谯王,历任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

李重润(682年-701年),原名李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故改名李重润),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韦皇后。永淳元年(682年),李重润被立为皇太孙。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失位,李重润被废为庶人。

李重茂之子

李重茂没有儿子。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

圣历三年(700年),册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即位皇帝,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

开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广西北海高中毕业证毕字号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