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大的第一任校长是谁?校训是什么
  2. “北京大学”这四个字是谁写的
  3. 北大的前身是什么学校
  4. 蔡元培毕业于哪所大学
  5. 民国北京大学校训

北大的第一任校长是谁?校训是什么

清朝京师大学堂时期的校长有 :孙家鼐、许景澄、张百熙、张亨嘉、李家驹、朱益藩、刘廷琛;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立北京大学时期的校长有:严复 何燏时、胡仁源、蔡元培、刘哲 ;日本控制北平时期的校长有:汤尔和、钱稻孙;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恢复管治时期的校长有:傅斯年、胡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校长有 :汤用彤、马寅初、陆平、张承先、聂元梓、聂元梓、杨德中、周培源、张龙翔、丁石孙、吴树青、陈佳洱、许智宏、周其凤、王恩哥。

1、北大没有明确校训。

2、以五四精神作为北大的精神核心,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

3、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4、说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笔耕不辍,和平年代的图书馆、实验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

5、论严谨,文史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工学科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6、讲求实,费孝通深入江村开展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风采犹存。

7、谈创新,北大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前进,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着“引领未来的人”。

根据中国史学会编纂的《戊戌变法》记载,在光绪帝向孙家鼐下达任命后,8月24日,礼部通知孙领取官印,“ 钦命管理大学堂事务之关防”。随后,户部又通知孙领取财政拨款。既有权,又有钱,孙家鼐貌似成了名副其实的校长。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严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北京大学目前没有明确的校训。蔡元培校长最经典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也没有被扶正为北大校训。

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时的教育部要求制定校训、校歌,为了能够包容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训的精神,就让三校分别把自己的校训书写在纸上,然后斟酌讨论。

清华、南开的校训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北大当时写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八字,所以这也是北大校史上有且仅有过相关记录的“校训”。这八个“校训”,在此之前、之后均未被正式使用过,既未被镌刻在校门、礼堂等建筑上,也未被印刷在校刊、书册上。甚至于数以万计的北大师生几乎都没人知道这个校训的存在。如果不是因为“攀上”西南联大,被人研究之时提到,估计更加没人知晓。

北大仅有记录的八字“校训”,出自《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主旨是讲修身、为学、治国,并且提出学、问、思、辨、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但这八字只有学、问、思、辨四个方面,缺了行。后来有人提出,北大的那些国学大师和泰斗人物们肯定不会赞同“五者废其一”,所以这八个字基本就是拿来凑数交差用的,没有被用来做校训。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严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为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

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北大的第一任校长是孙家鼐,严复是民国后的第一任校长。

北大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但是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二个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这四个字是谁写的

国立是指民国政府立.武汉大学前身是自强学堂(张之洞建立).后来被汉口市政府重建并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并在理学院刻下石碑:民国十九年,汉口市政府资造.

而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均不是国民政府建立,当时国民革命是由广州向北推进的(即北伐).当时清华,北大由张作霖等军阀控制(不能说是军阀建立).

故清华北大不叫国立(国民政府立).武汉大学为国立武汉大学.

北大的前身是什么学校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北京大学的前身叫做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城内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蔡元培毕业于哪所大学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民国北京大学校训

北大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但是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二个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民国北大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