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湖的成因是什么
  2. 钱伟长的事迹

太湖的成因是什么

太湖形成主要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涝灾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泥沙淤积、人类围垦,引起河道宣泄不畅。

太湖是在原河道基础上,因洪泛而扩展成湖,与长江中下游其他湖泊基本类同,如洪泽湖、鄱阳湖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太湖的底部及整个太湖平原湖泊底部,全部是黄土层硬底,湖水直接覆盖在黄土之上,未发现海相化石及海相沉积物,相反,却发现大量的古代人类生活的文化遗址,因而太湖不属于构造成因的湖泊。同时据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太湖平原除东部上海地区和南部嘉兴以南地区,曾受到过全新世海侵外,整个中部广大湖荡平原区并未受到海水侵袭,因此也就不存在泻湖成因问题。

关于陨石冲击坑说,南京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如果湖泊是陨石冲击而成,,湖底多少要保存有撞击坑的痕迹,然而太湖湖底却十分平坦,平均坡度仅为19.66",

而且湖中尚分布有51个岛屿,在平坦的湖底上,至今尚保存有完好的河道,自西向东穿过。

扩展资料

2008年初,王金来和王家超找到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陨石专家王鹤年教授,由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等多名南大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多种方法分析鉴定,目前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与石棍,保留了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

比方说,很多“奇石”的外形都具有旋转扭曲形态及熔壳特征,因为高温的陨石冲击地面,产生了很多碎屑、粉尘、杂物,这些东西在空中飞行,像陀螺一样旋转,很容易产生扭曲。还有些尘埃一团一团地结在一起,在空气中摩擦生热,表皮被融化了,冷却后就会有一层壳,就是所谓的熔壳。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天文系教授称太湖原是一个坑:由陨石撞击形成

构造下沉盆地说

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教授就著文,最早对太湖的形成提出了看法,此后部分地质学者根据太湖的形态特征,认为太湖是一个构造下沉的盆地,并为沉积物不断填充,以致成为今天的大型浅水湖泊。

泄湖成因说

这是影响最大的,其认为在最高海面时(约距今600万年前后),太湖平原是个大海湾,以后由于长江口南岸和钱塘江北岸两大沙嘴不断增长,使这一海湾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1979年版《辞海》在"太湖"词条中亦称其"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至此,太湖的成因,似乎有了权威性的定论。

平原演化说

根据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平坦的太湖湖底,基本上为坚硬的黄土物质所组成,在这黄土层上,尚见有一系列的被淹没的河道与洼地。这些河道与现在的太湖出口大体吻合,如望亭湾、胥口湾、东太湖等。

陨石砸坑说

距今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北东方向撞击地面,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陨石坑,即现在的太湖。

火山喷爆说

通过对太湖三山岛数年采样鉴定,发现并确证火山的存在,喷发时代为5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岩浆火山活动降低了太湖及其周边的地下热压与容重,产生沉降,太湖及其周边大小诸湖都为同源同因的火山喷爆而成的地面沉降湖。

狂风暴雨说

古代数千年间的持续大暴雨,有些年间的年降水量甚至达到60亿吨,太湖地区的大片低洼地大量积水,年复一年,遂形成如今的太湖。

钱伟长的事迹

  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南大自考毕业证壳子怎么拿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