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见过下乡的知青吗

你见过下乡的知青吗

我就是老三届下乡知青,知青群体见得多了,他们普通有一种透入血液的自信,溶入骨子里的自觉,刻进性格的自爱,埋在岁月的自强,表现在行动的自尊。

虽然他们历经沧桑,却没有牢骚满腹,

他们勇于担当,没有半点懈怠,

他们年己古稀,没有老死横秋,

他们欣逢盛世,始终感恩时代,

他们儿孙满堂,没有坐享清福,

他们珍惜拥有,没有辜负人生,

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

是中国发展的见证人,

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时代的一群中国人。

这问题问的好无知,难不成你是外星人?提的问题让人啼笑皆非,最后一批上山下乡截止日期是1978年10月,这些知青现如今也才六十大几岁吧?哪个城市也不在少数,难不成你想把他们变成古董?[捂脸][捂脸][捂脸]

我是坐了末班车的知青,现如今我和我的知青朋友依然健在,我也见经常见到身边比我年龄大的知青,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幸福快乐的生活着[耶][耶][耶]

下图为前几年和知青朋友结伴儿回当年插队地方的留影。

我本人就是知青,我是75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在农村三年,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坚强。……

一晃40多年过去了。你说怪不怪,78年和我一起招工进厂的十名知青,如今只有一名知青的女儿在家啃老;原单位同事十人有六人的子女在家啃老,而大多数啃老的人,都上过大学。由此可见,当过知青的人,还学会了去教育人。我的人生经验就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是千古名言!

你提到“下放的知青”这句话,听起来很別扭,看来您不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统称为上山下乡,这是常识,根本没有下放之说。所谓“下放”是指干部到乡下和边远地区劳动锻炼或接受改造,两者有着不同概念、不同指向的区別。我是六九下乡,度过了六年半的知青岁月,上山下乡这个名称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原创】

七十年代后期本人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工作了三年,知青不仅认识,有的至今还保持联系。

大批知青是1968年下半年插队,安置形式有两类,一类是知识青年农场,另一类是投亲靠友的单插,每个知青有一套生活用具,床、方桌子和凳子、小木箱、木盆各一个;安置在农场的知青,除了生活用具,文体活动很充实,有篮球乒乓球排球等器材、手风琴扬琴等乐器,

安排的很周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知青生活费第一年每人每月补助近10元。

每年开一次知青代表大会,表彰优秀知青,鼓励带动其他知青。

有招工指标,知青插队表现好的,满二年陆续招工进有关单位。

至1979年末,在农村和农场的知青基本上都回城了,招工到不同的系统部门,有的是考进高校去学习深造。

正因为知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艰苦环境的锻炼,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做事能吃苦耐劳,很多人都在各个单位是业务骨干,有的极少数人走上了部省级领导,有的在北京名牌大学任教授。

知识青年插队算工龄,国家肯定他们在农村所作出的贡献,一直很重视知识青年的工资待遇等问题,未达标的逐步落实到位。

大专学历快速拿证 桐城能落户吗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