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时候文盲减少的
  2. 2021年新生儿上户口文化程度
  3. 户口本上的学历是根据什么填的
  4. 70年代高中学历高吗

什么时候文盲减少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城市、农村,工厂,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夜校,扫盲班,那时候,成年人进扫盲班,适龄儿童去学校,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五十年代初期文盲就应该迅速减少。现在,国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即使是在偏远地区,也没有文盲了。

我们国家在解放后就开始了扫盲运动,扫盲的效果非常好,当时咱们中国人的市值率不到10%,通过几年的努力大约到1970年的左右,扫盲效果就非常好,那个时候大多数农村里面的百姓都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一些一些简单的字了,这个文盲率已经就变得要小一些了

解放后文盲减少的。

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原有文盲中已有两千两百万人脱盲,并已有一百六十万人达到高小和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大规模的注音扫盲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扫盲高潮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扫盲运动也进入了调整。但扫盲工作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早在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就明确地指出,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九四九年年底,毛主席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我国古代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只有很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起的起老师去上私塾,到了近代虽然文盲减少了但是由于战争,农村能上学的还很少特别是女孩子,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上下重点扫盲,开展识字班,夜校等,这时候我国的文盲大幅度下降,改革开放,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本上很少有文盲了

2021年新生儿上户口文化程度

婴儿“被文盲” 家长很不爽

孩子刚出生不久,一上户口却成了“文盲”,当妈的无法接受。记者调查发现,辽宁省内五个城市都存在婴儿“被文盲”的情况。

一岁女儿成“文盲”

昨日,辽阳市文圣区的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她无意间翻看户口簿时,发现自己一岁多的女儿成了“文盲”。“我女儿户口簿文化程度一栏填的是‘文盲或半文盲’,她才一岁,还没受过任何教育就这样称呼,让人无法接受。”

李女士说,孩子出生上户口时她并没注意这一点,发现被这样称呼后她曾到派出所咨询。“派出所说户口登记系统就是这样的,没有其他的选项,不能改。”李女士说。

记者从公安局户政部门了解到,户口簿上的“文化程度”一栏在辽阳是必填项目,现在使用的人口信息登记系统中,从小学到研究生有多个选项,只有“文盲或半文盲”相对符合学龄前儿童的情况。

记者采访了辽宁省14个城市的30余名婴幼儿家长,朝阳、锦州、阜新、盘锦和辽阳情况一致;沈阳、大连等地则填“学龄前儿童”;葫芦岛则存在不填的情况。

辽阳市一位户籍民警介绍,辽阳以前也用过“学龄前儿童”。在2008年操作系统调整后,“恢复”了“文盲或半文盲”这项。“省内14市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两家公司制作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系统更新、设置或使用时产生的差异,若系统未设置必填,应该可以空着。”这位民警说。

记者在辽阳市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看到,文化程度一栏中的30余个选项中没有“学龄前儿童”选项,这个项目无法手动输入,只能进行选择。警方表示,随着婴幼儿不断成长,家长可以拿着孩子毕业证明更改文化程度。

今年1月,针对人民网网友提到孩子被“文盲或半文盲”的问题,公安部回应:根据相关规定,学龄前儿童“教育程度”一栏可不填。

家长:要教育孩子“脱盲”

昨日,记者对五座城市中户口簿上出现“文盲或半文盲”的20名婴幼儿家长进行了采访。

大多数人家长对用这样的词语填写孩子的文化程度表示反感,另外一些家长则感觉无奈。

辽阳的李女士:孩子一出生就被这样叫,别扭,感觉像我女儿这辈子都没文化似的。

盘锦的王女士:这说法不合适吧,等长大点赶紧改过来。

阜新的张先生:孩子一出生就是“文盲”,感觉欠妥。

锦州的赵先生:好好教育他(孩子),争取早日脱盲吧。

户口本上的学历是根据什么填的

1、文化程度——依据国家正式承认的学历等级,按本人现有学历根据学历证书填写。如“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中技)”、“高中”’、“初中”、“小学”毕业(肄业)等等。正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填“上大学”、“上小学”等。

12周岁或12周岁以上未受过学校教育但能认识字的,其中认识500字以下的填“不识字”,农村认识500—1500字、城市认识500--2000字的填写“识字很少”。已达到脱盲水平,或读完六年制四年级、五年制三年级的,应根据县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脱盲证填写“小学”。

对有学位的人的文化程度,应按其获得学位前的文化程度填写,如在大学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的,其文化程度应填“大学本科”。

需证明当事人文化程度的,凭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或者学校、相关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书证明,或者依法办理公证。

户口本上的学历是根据你(妳)的《入学通知书》上的学校填写的。

在《户口本》上有学历一栏,公安派出所的户籍管理员进行填写的。它是根据你(妳)就读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发的《入学通知书》判定填入的。这是因为你(妳)被就读学校录取后,报名时要携带自己的户口进行报名,同时还的转移户口到就读学校的所在地。所以它填入了你(妳)的学历。

如:你(妳)被北京大学录取,它就在户口的学历栏填入了大学学历。

是根据第1次填写户口本上个人的实际学历情况而填写的。

我们经常会发现户口本上的学历和自身的学历是不对应的,那是因为户口本填写的时候是根据户主第1次填写户口本上的信息所决定的,所所以学历是之前的学历,而且户口本并不会实时更新,所以有时候就会发现完全对应不上。

70年代高中学历高吗

已经算高的了。那时候义务制教育只有五、六年,仅仅只是脱盲,大部分人都只是读五、六年识字会简单算术,小学毕业后就去挣工分,或去外面做工了。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继续升学读初中(两年),然后国家(计算经济年代)招工参加工作了。能读高中(两年)是家里富裕或不缺劳动力才能读,所以那个时代高中生已经算知识分子了。

可以算高,当时已无高考,上大学实行推荐,称工农兵学员。但高中学历,在当时,在农村最好的去处是去当民办教师,在城市,可能大概率去上山下乡,或招工,或父母有正式工作的让他们提前退休,顶替上班

70年代,若有高中学历就很不错了。那时,有一部分人考大学,大多数人是念不起大学的。有些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也没有钱供。那时,每家都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孩子,人口多,经济条件差。全家人能吃饱饭都不错了,根本没钱供孩子上学。很多人家孩子能上小学,坚持到毕业就很好了。我家八个孩子,我大姐,大哥高中毕业。我二姐三姐都只读小学,父母就让去生产队干活了。我和弟弟妹妹也只上了初中。

捉襟见肘的日子,埋没了很多人才。考上大学没钱念书的不计其数。

我有好多同学都考上大学了,现在工资都五六千,有的七八千。可我们家没钱供我们上学,没有正式工作,都是自己交的社保,工资低得可怜。如果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生活一定好很多。那个年代,生活水平实在太差了,父母一代也都没有文化,耽误了儿女这一代人。

所以,七十年代的高中学历算是高学历了。好多年轻人都没上大学。尤其农村,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

脱盲班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