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大历任校长
  2. 北京大学历史事件名人
  3. 北大的第一任校长是谁?校训是什么

北大历任校长

答:北大历任校长是:孙家鼎,许景澄,张百熙,张亨嘉,李家驹,朱益藩,刘廷琛,柯劭愍,劳乃宣,严复,…蔡元培,蒋梦麟,协适…马寅初,陆平,周培源,…丁石孙…至今郝平。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许景澄(1899年7月—1900年7月)

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2月)

张亨嘉(1904年2月—1906年2月)

李家驹(1906年2月—1907年7月)

朱益藩(1907年7月—1907年12月)

刘廷琛(1907年12月—1910年9月)

严复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何燏时(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8月)

刘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李煜瀛(1928年6月—1929年1月)

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蒋梦麟(1930年12月—1945)

胡适(1945—1948)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马寅初(1951年6月—1960年3月)

陆平 (1960年3月—1966年6月)

张承先(1966年6月1日—1966年7月26日)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张龙翔(1981年5月—1984年3月)

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

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1月)

许智宏(1999年11月—2008年11月)

周其凤(2008年11月—2013年3月)

王恩哥(2013年3月—2015年2月)

林建华(2015.02-2018.10)

郝平(2018.10-2022.6)

龚旗煌 2022年06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孙家鼐。

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是许景澄。

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是张百熙。

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是张亨嘉。

北京大学第五任校长是李家驹。

北京大学第六任校长是朱益藩。

北京大学第七任校长是刘廷琛。

北京大学第八任校长是柯劭_。

北京大学第九任校长是劳乃宣。

北京大学第十任校长是严复。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是何_时。

北京大学第十二任校长是胡仁源。

北京大学第十三任校长是蔡元培。

北京大学第十四任校长是蒋梦麟。

北京大学第十五任校长是胡适。

北京大学第十六任校长是汤用彤。

北京大学第十七任校长是马寅初。

北京大学第十八任校长是陆平。

北京大学第十九任校长是周培源。

北京大学第二十任校长是张龙翔。北京大学第二十一任校长是丁石孙。

北京大学第二十二任校长是吴树青。

北京大学第二十三任校长是陈佳洱。

北京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是许智宏。

北京大学第二十五任校长是周其凤。

北京大学第二十六任校长是王恩哥。

北京大学第二十七任校长是林建华。

北京大学第二十八任校长是郝平。

北京大学历史事件名人

1、鲁迅,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

2、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率先在北大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

3、胡适,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4、陈独秀,被蔡元培邀请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5、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

6、周作人,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担任文科教授。

7、梁漱溟,应蔡元培之聘,在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誓言讲明“释迦、孔子两家的学术”。

1、蔡元培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2、李大钊

中国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1916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3、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1918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4、鲁迅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

5、茅盾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6、沈从文

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7、陈独秀

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首任总书记。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8、朱自清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9、徐志摩

中国著名现代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

10、冼星海

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素养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1、胡适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7年夏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马裕藻,字幼渔,浙江

鄞县人(今属宁波鄞州区),“五马”中的二先生,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马裕藻早年拜师近代教育先驱叶浩吾,接受新的思想,1898年,马裕藻前往上海求学,结识蔡元培、章太炎,并深受两人影响。1901年,马裕藻曾一度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后又加入了《外交报》的编辑工作。

1905年,马裕藻被公费选送往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1913年,他被聘任为北大教授。在校期间,马裕藻曾经连续八年担任校评议员,积极参与到了北大的建设中去,成为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的得力助手。

北大的第一任校长是谁?校训是什么

清朝京师大学堂时期的校长有 :孙家鼐、许景澄、张百熙、张亨嘉、李家驹、朱益藩、刘廷琛;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立北京大学时期的校长有:严复 何燏时、胡仁源、蔡元培、刘哲 ;日本控制北平时期的校长有:汤尔和、钱稻孙;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恢复管治时期的校长有:傅斯年、胡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校长有 :汤用彤、马寅初、陆平、张承先、聂元梓、聂元梓、杨德中、周培源、张龙翔、丁石孙、吴树青、陈佳洱、许智宏、周其凤、王恩哥。

1、北大没有明确校训。

2、以五四精神作为北大的精神核心,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

3、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4、说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笔耕不辍,和平年代的图书馆、实验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

5、论严谨,文史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工学科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6、讲求实,费孝通深入江村开展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风采犹存。

7、谈创新,北大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前进,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着“引领未来的人”。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严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为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

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严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北京大学目前没有明确的校训。蔡元培校长最经典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也没有被扶正为北大校训。

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时的教育部要求制定校训、校歌,为了能够包容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训的精神,就让三校分别把自己的校训书写在纸上,然后斟酌讨论。

清华、南开的校训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北大当时写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八字,所以这也是北大校史上有且仅有过相关记录的“校训”。这八个“校训”,在此之前、之后均未被正式使用过,既未被镌刻在校门、礼堂等建筑上,也未被印刷在校刊、书册上。甚至于数以万计的北大师生几乎都没人知道这个校训的存在。如果不是因为“攀上”西南联大,被人研究之时提到,估计更加没人知晓。

北大仅有记录的八字“校训”,出自《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主旨是讲修身、为学、治国,并且提出学、问、思、辨、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但这八字只有学、问、思、辨四个方面,缺了行。后来有人提出,北大的那些国学大师和泰斗人物们肯定不会赞同“五者废其一”,所以这八个字基本就是拿来凑数交差用的,没有被用来做校训。

北京大学毕业证校长蔡元培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