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官违反不告不理的原则怎么办
  2. 避讳什么意思
  3. 红楼梦35回原文全文

法官违反不告不理的原则怎么办

一、“不告不理”的原则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的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不告不理的原则。这是因为不告不理原则是一种民间说法,但是,不告不理也是诉讼原则中处分原则的一部分体现。民事诉讼中公民或法人不去起诉,则是对诉权的一种处分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处分方式予以尊重,所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以起诉作为审判的前提。刑事案件必须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自诉人进行自诉(见自诉案件),民事案件必须有原告人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才能开始进行审判活动。

  但是,人民法院依职权原则,在审判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不消极地受起诉范围的限制,以便使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解决。

  二、民事诉讼法对不告不理原则的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可以说是一个案件予以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审判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往往对案件的诉讼请求确定不清,错误起诉。对于此类情形,法院应该如何处理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如何保护成为一个难题。“不告不理”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行为的重要表现。依照“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只能依照当事人提出的案件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进行审理和判决,不能随意予以变更。

  三、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的具体内容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1.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

  2.法院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法院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审判中立的根本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避讳什么意思

避讳的意思是:

1、在现代,“避讳”的意思:避免触犯忌讳;常被引申为:刻意回避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在古代,“避讳”的意思是:不能直接说出(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姓名。

2、“避讳”的近义词是:回避、忌讳、隐讳、避忌。

3、反义词是:不讳。“避讳”出自刘安所写的《淮南子·要略》。

例句:

1、回避;避忌。

《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仿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

唐 张鷟《游仙窟》:“下官起,谘请曰:‘十娘有一思事,亦拟申论,犹自不敢即道,请五嫂处分。’五嫂曰:‘但道不须避讳。’”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小鸦儿也不消查考,晁大舍也不消掩藏,唐氏也不用避讳。”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生不如。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他是骂他外孙女儿,我才刚也听见了。这种东西说话再没有一点道理的,他们懂得什么避讳。

2、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

红楼梦35回原文全文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宝钗因晚间受薛蟠委曲,又记挂母亲,所以早起。黛玉起得更早,是专怜宝玉,又不好进院,独立花阴之下,其千思万想,一夜无眠。宝玉要吃小荷叶儿莲蓬汤,凤姐叫做十来碗大家吃,并自告奋勇做东,银子从她账上支。凤姐叫莺儿和玉钏给宝玉送汤。玉钏儿叫婆子端汤,自己空手走。宝玉叫玉钏儿尝汤。袭人叫宝玉请莺儿为其打络子,宝钗主动提出给宝玉打。袭人得了王夫人两碗赏菜感到意外;宝玉不在乎;宝钗深明其意。

初中处分不消能拿毕业证吗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