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汨罗职高读哪个学校好
  2. 端午节最初的由来

汨罗职高读哪个学校好

汨罗市楚怡职业中专

学校是岳阳好的中专学校之一,学校办学传承“楚怡”职教历史,弘扬“楚怡”职教精神,打造新时代湖南“楚怡”职教品牌,学校也因此从汨罗市之一中专学校冠名为汨罗市楚怡职业中专学校。

汨罗市成人教育中心好

是由汨罗市广播电视大学和汨罗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办综合性学校,学校位于汨罗市友谊河南路,是中央电大汨罗分校、北京师范大学汨罗学习中心和湖南理工学院联合办学单位,连续八年被评为地市级办学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端午节最初的由来

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诸多说法:

一、人物纪念说,主要有:1、纪念屈原说,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也为了他的灵魂不在江里饿着,人们用粽叶包裹食物扔进江中,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端午的风俗还有划龙舟、戴香囊、系五彩绳、挂艾草、涂饮雄黄酒等。

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心怀家国,却被奸臣陷害,为自证清白自刎而死,在五月五日那天尸体被投入江中,因此有传言说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3、纪念孝女曹娥说,相传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由此传为神话,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二、起源于五月五日的恶月恶日的俗忌,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三、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四、蓄兰沐浴说,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五、勾践操练水军说,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中国古代的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据传说,在公元前278年,屈原因被诬告而自尽投汨罗江(今湖南岳阳洞庭湖附近)。

据说,当地居民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划船打捞并投入江中饲食,还撒下了瓜果米饭等食物,以免屈原受到饿肚子之苦。人们甚至纷纷划船划桨,以驱赶恶鬼水怪,以保护屈原的尸体。

为了纪念和怀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比赛,放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这就是端午节最初的由来。

端午节从古代起就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至今仍然被广大民众热烈庆祝和传承,成为了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节日之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初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的说法是与屈原有关。

据传说,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和爱国诗人,他忠于国家,反对外交妥协,主张联合各国抵抗秦国的侵略。然而,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时楚国内部的反对和排斥,最终被流放到汨罗江畔。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族团结的呼吁。

据传说,在屈原被流放期间的一个端午节,他听到了汨罗江中传来的嘈杂声音,以为是楚国被侵略了,于是跳入江中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对爱国精神的传承。

除了与屈原有关的说法外,端午节还有其他的由来和传说,如纪念伍子胥、纪念伯夷、古代驱瘟避邪等。无论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也是流传比较多的一种说法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一天是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

人们为了不让鱼虾、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 ,纷纷往水里投粽子、咸蛋,还有人向江中倒雄黄酒,希望能药晕蛟龙和鱼虾。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为纪念伍子胥,这比屈原的传说还早二百多年。

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洞察出越国卧薪尝胆的威胁 ,多次向吴王夫差劝谏,可惜夫差不为所动,后来吴王听信谗言,赐其一把宝 剑,令伍子胥自杀。

死前,吴子胥让人将其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说要看着越国的军队入城来吴。夫差听后,大怒,让人在五月五日这天 ,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河中。

九年后,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百姓们才顿悟其贤明,在五月初五这天,争相祭奠。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其父以打鱼为生 ,每日都在舜江上捕鱼。一天因洪水暴涨,其父溺于江中,人们遍寻多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 哭号寻父。

过了七天,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人们找到两人尸体,而此时曹娥还抱着其后父尸体。

汨罗市成人中专学校毕业证

相关内容

回顶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